第十六章 面聖(第1/2頁)
章節報錯
陝西督糧道參政洪承疇接到馬上進京面聖的聖旨時,覺得很奇怪,什麼時候亂民的首級那麼值錢了,兩百餘個流賊首級就能進京面聖了。
問傳旨公公,也問不出什麼來,跑遠路來這鳥不生蛋的地方傳旨的,自然不會是什麼心腹人物,不知道內情是大機率的事情啦。
洪承疇猜不到是啥事,也不猜了,反正不會是壞事,於是收拾收拾,和傳旨的公公一起往京城趕。
自從鍾進衛差點因為沒人照顧而餓死後,崇禎皇帝吩咐鍾進衛的情況每天一報。自己每天跟進總餓不死了吧,也不擔心有人怠慢。
可惜了了鍾進衛所說的那個手機的東西,自己還沒仔細再看一遍,就被刺客給攪了,那個手機也摔破不再亮了。
那手機裡的一些後世照片讓崇禎皇帝眼界大開,有好多東西還想問問鍾進衛,不知道朕這個時候能不能造出來,還要鍾進衛給朕說說後世那方方面面的事情,雖然說錯了建虜會侵襲京師這個事情,但其他很多內容講的很有意思,朕看能不能借簽下。
就在這個時候,王承恩來稟告說陝西督糧道參政洪承疇前來見駕,崇禎皇帝一愣,然後才想起來是鍾進衛推薦的剿匪人選之一,於是,安排在平臺召見。
古代選官是要講究相貌的,相貌必須周正,歪瓜劣棗的想當官不是沒有,非常少。這個時候的洪承疇正當壯年,三十七歲,濃眉,長鬚,長的一幅官相。
崇禎皇帝一見之下,心裡先有了個好的第一印象,讓其平身後,就說道:“有人向朕舉薦愛卿,說愛卿對於西北剿匪很有心得,不知愛卿能否給朕說說?”
洪承疇一聽,就明白了果然不是二百餘個流賊首級的功勞,但會是誰推薦的呢,自己在朝中好像也沒有強援啊。
想歸想,聖上的問題還是得馬上回答的,於是道:“陛下過獎,微臣不敢當。不過微臣在西北久已,對於西北的情況是有一個想法。”
崇禎皇帝直接忽略洪承疇前面的話,道:“說給朕聽聽。”
洪承疇回道:“陛下,西北之事,首因天災,後因地方處置不當,以致災民變饑民,饑民成為盜賊,西北災區皆有不穩情況,目前已有烽火燎原之勢,另因災區擴大,如果處置不當後果將不可設想。”
崇禎皇帝一聽,心裡一沉,身體不由微微前傾,問道:“以何良策治之?”
洪承疇不慌不忙道:“陛下,微臣有上中下三策。”
哦,還有上中下三策,好耳熟,崇禎皇帝想道,於是,配合的問道:“愛卿有哪三策,快快說來。”
洪承疇答:“上策,全力賑災,民有食,則賊自會散去,剩餘幾個不足為慮。”
要是有那麼多糧食,朕也不會愁的睡不好覺了。崇禎皇帝聽了想道,也不說話,就看著洪承疇。
頓了下,沒見崇禎皇帝發話,洪承疇就繼續說了:“中策,封鎖災區邊界,調集得力部隊,全力絞殺亂民,一勞永逸。”
崇禎皇帝心裡一驚,這怎麼行,都是朕的子民,全部都殺了,有傷天和,何況世人會怎麼說朕,朕下不了手。
“下策,就是剿撫並用,先剿後撫,視糧草而定,糧少則剿為主,糧多則撫為主。朝廷得大費周章。”洪承疇也不等崇禎皇帝問了,一起說完,然後等待崇禎皇帝說話。
崇禎皇帝聽完,默默的不說話,心裡嘆了口氣,還是錢的問題啊,可朕沒錢啊;想起鍾進衛的草民論,草民也只是求活而已,只要有活路,就不會造反了,看來是真的活不下去了啊。
洪承疇靜靜的等待著,知道崇禎皇帝不好選,其實,自己說的三策,朝廷上很多人都知道。
崇禎皇帝打定了主意,就對洪承疇說道:“遼東軍費已耗盡國庫,目前暫無力量全力賑災,然亂民也是朕的子民,迫於無奈才從賊,故朕覺得你的下策是目前的可行之策。洪承疇上前聽封。”
洪承疇一聽,上前跪倒。
崇禎皇帝道:“朕封你為延綏巡撫,全力負責西北剿匪事宜,糧草就近徵集,剿撫並用,災民能救儘量救,儘快安定西北。”
洪承疇一聽,糧草要自己解決,又想多救災民,這任務也太艱鉅了吧,但又不能不幹,自己這麼多年來努力往上爬,就是要擺脫每日為衣食住行勞碌的命運,小時候貧窮的生活經歷一直深印在腦海深處。
洪承疇於是領旨謝恩。(因為鍾進衛的推薦,洪承疇比原本的歷史上提前大半年而升到了延綏巡撫。)
洪承疇臨走之時,崇禎皇帝囑咐:要好好幹,放心大膽的幹,朕的西北就靠你了,希望你早日安定西北,不要辜負了朕的一片信任。
洪承疇表面表示沒問題,心裡暗暗誹謗,要使馬兒跑,又不給馬吃草,我容易麼,為今之際,只好回去先殺一片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