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王氏和老家人張孝互相看看,有點不明白,張家和大明首輔沒有瓜葛啊,難道真的是看中了張同敞的才幹。

“別山,你識得首輔?”張王氏試著問道。

張同敞搖搖頭。

“難道首輔的孫女看上你了?”張孝驚詫地說道。

“張叔,你別胡扯了,我之前根本不認識首輔,連首輔有沒有孫女都不知道,何況認識呢。”張同敞一聽張孝的豐富聯想,不滿地說道。

溫體仁只是因為自己也想學當年張居正,革新大明朝政,因此關注了張居正的子孫,沒有接觸,張同敞當然就不會事先認識溫體仁了。

張家猜了半天沒有猜出來是什麼原因讓首輔向皇上推薦年輕的張同敞,最後得到的結論只能是張同敞的才幹引起了首輔的注意,才向皇上舉薦的。

現在的大明朝,像這種以才舉薦的事情,已經非常少了,普遍的情況是有關係,或者收了錢才會被舉薦做官。

這個時候,丫鬟小翠已經來回兩次,就把飯菜都上上來了,也是張家不富裕,沒幾個菜,因此只需跑兩趟就可以。

一家人,也就四口人,坐在飯桌上,等老夫人開筷子動第一口。

不過張王氏並沒有動,她對坐在身邊的兒子道:“別山,你已決定去當這全國巡鹽御史了?”

張同敞雙手一抱拳,向左上方拱了拱手道:“孩兒已向皇上明志,一定當好全國巡鹽御史一職。”說到這裡,他把手放下,然後對母親道:“娘,皇上對新鹽政期望甚高,孩兒就是粉身碎骨也要把事情辦好,不負首輔舉薦,皇上提拔之恩。”

張王氏把眉一皺:“那你的婚事怎麼辦?”

“等孩兒把此事辦好了,再談婚事,到時候,別說娘去請人做媒,就是坐在家裡不動,咱家那門檻都能被媒婆給踏平了。”張同敞知道母親一直在意自己的婚事,就給她展望下將來可能出現的誘人場景,以安其心。

張王氏一聽自己兒子說得誇張,不由得笑笑,然後道:“既然你心意已決,娘也不攔你。人活一世,有志氣是好的,男兒也該當有一番作為。不過娘不求你能重新當年曾祖的榮耀,只求你平平安安的。為娘有幾句話,你必須要記牢。”

張孝和小翠看著這對母子,不敢出聲,影響張母教子。

張同敞本來還有點擔心母親不放自己出去任職,現在聽母親這麼通情達理,很是欣慰,連忙說道:“母親大人有話,孩兒一定聽從。”

“巡鹽御史一職,是個肥缺,你巡查各地,會有很多人拉攏你,或財,或色。你都必須牢記,你是為皇上辦事,不是自己去撈錢享受的。你平時以曾祖為榜樣,該記得曾祖死後是何把柄被人攻擊,以致張家遭難。”張王氏一臉莊重地叮囑兒子。

“孩兒明白,家族之難,銘記於心。孩兒必定清廉自律,一心辦事,回報皇上。”張同敞也認真地回答道。

“如此甚好,為娘想著,皇上用你,可能就在於此。第一,你年輕,初生牛犢不怕虎;第二,咱們家有過如此慘重教訓,位極人臣,最終落得抄家下場。因此咱們家就是想以權謀私,謀財,也會比別人多三思。第三,咱們家家道中落,沒有多少人願與咱們家交往,利益關係就少,皇上讓你去辦事,也會更放心點。”張王氏談著談著,忽然總結出了皇上任用張同敞的用意。

張同敞一想,好像自家的優勢就是如此,於是,心裡更是牢記母親的金玉良言。

張王氏把話都叮囑了一遍後,才開始動筷子吃飯。

飯桌上慢慢地洋溢開了喜氣,畢竟,為皇上看重,升官做實事,是一件好事。

有人歡喜就有人愁,比如同為御史的高捷,就在憂心,怎麼自己的辭呈還沒動靜,不知道皇上會怎麼處理。

戌時二刻左右,他家來了一個人,在內室見到了一直在家裝病的高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