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水泥建築(第2/2頁)
章節報錯
崇禎皇帝參觀完之後,在水泥排房的門口,轉身面對著群臣道:“有了此水泥,以後再有祝融降臨京師,也不會燒一大片了。”
古代的房屋建築群,最怕的就是有火災,一燒起來,往往是一大塊區域,都會化為灰燼。
文武百官也在心裡思量,自己家裡什麼地方是不是改成用水泥建會比較妥當。甚至,有的人心中想著向鄰居去推銷下水泥的好處,讓他們也用水泥,免得有了火災波及自家。
世界上第一處水泥建築,被崇禎皇帝宣佈用於文武百官在午門等候期間,避風擋雨之用。
然後,崇禎皇帝在文武百官的謝恩聲中回宮去了。
孫承宗一早接到旨意,讓他帶劉興祚進宮面聖,他就知道是中興伯向皇上推薦劉興祚的事兒有了結果。
於是,他叫來劉興祚,傳達聖旨後,把一些注意事項告訴他,再帶著他趕往紫禁城。
劉興祚心中一邊暗暗感激鍾進衛,一邊又驚歎鍾進衛在皇上面前的份量,說推薦就有推薦結果,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到達午門後,孫承宗先去面聖,劉興祚在午門等著。這時,午門外的官員已散去大半,只有三三兩兩的人還在欣賞水泥建築這新鮮事物。
劉興祚也走過去看,只是沒人理他這武夫。他也不在意,自個兒欣賞。當他知道這水泥的優勢,得知是中興伯貢獻出來之後,又對鍾進衛有了新的認識,暗道皇上難怪會看重中興伯。
再說孫承宗在文華殿見到崇禎皇帝,明白了崇禎皇帝召見他的原因,就拍著胸脯保證劉興祚不是建虜的細作。他又一次敘述了劉興祚棄暗投明的經過,孫承宗和鍾進衛不一樣,他是當老師出身,而且當了很久的老師,這口才是練出來的。崇禎皇帝雖然已經聽過一次,但在孫承宗的講述之下,還是緊張擔心了一番。
這麼一番情緒下來,崇禎皇帝感覺精神了好多。他對劉興祚也再無疑議。然後告訴孫承宗,鍾進衛推薦劉興祚的用意。
老人都是比較持重的,而且孫承宗一直在和建虜打仗,對建虜的看重是比任何人都高的。咋一聽崇禎皇帝還在搞謀取海外藩國,和溫體仁是一個反應,開始苦口婆心勸諫皇上。
崇禎皇帝很無奈,不過他也對孫承宗很放心,就又搬出了世界地圖給孫承宗開眼界,然後還給孫承宗分析西洋人的威脅,猶在建虜之上,如果不早日圖謀,來日應變不及,大明必遭大禍。
孫承宗的眼光是有的,看了世界地圖,聽清了形勢,又知道西洋火槍火炮的厲害,自然不再反對。並且他從中興伯的推薦用意中得到啟發,孫承宗向崇禎皇帝也提了要求,讓劉興祚也培訓培訓明軍的夜不收,對前線會有比較大的幫助。
崇禎皇帝聽了,自然不會有意見,接下來就召見了劉興祚。
劉興祚按照孫承宗的指點,先是悔罪,再是對比分析建虜和大明中的漢人處境,得出結論,還待在建虜那邊,為虎作倀的人都是沒心沒肺,沒祖宗的無義之徒,要遭天打雷劈,死後下十八層地獄的人。
幸虧自己還有良知,受皇上的感召,棄暗投明。劉興祚的一番話讓崇禎皇帝打心眼高興。本來想調劉興祚為錦衣衛千戶,負責細作培養的,現在直接就調整為錦衣衛指揮同知,單獨成立一個秘密機構,專門負責細作培訓。
劉興祚從一個破落邊鎮的邊軍參將,調為天子親軍、赫赫有名的錦衣衛指揮同知,對崇禎皇帝的賞識非常感激,心中發誓一定要為皇上、為大明培養出頂級的細作。
這事結束後,孫承宗沒有回城外大營,留在宮裡,參加下午舉行的鹽政會議。鍾進衛和徐光啟也被崇禎皇帝傳了回來,一起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