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甘薯疏》(第1/2頁)
章節報錯
鍾進衛和徐光啟都是技術性的人物,幹實事多過說空話。兩人年齡相差老大,又是初次見面,一時之間,兩人竟然都相對啞口。
鍾進衛作為主人,又是領導,不好讓這種尷尬情況繼續,就主動說道:“徐大人,新式窯剛建好,要不,我們一起去參觀下?”
徐光啟一聽,立刻來了興趣,茶也沒喝一口,對鍾進衛道:“下官遵命。”
鍾進衛總覺得兩人之間太客氣,不過暫時也沒法子,就前面領路,帶著徐光啟去參觀剛建好的新式窯。
吳勝大帶著全部工匠,在新式窯這邊等候多時了。看到鍾進衛和一個穿緋袍的大官過來,連忙行禮。
鍾進衛讓他們不用多禮,介紹了下跟隨過來的徐光啟之後,就在吳勝大的帶領下參觀起來。
新式窯並不大,只是屬於實驗性質的,所以才能在六天內完成。模樣也很醜,遠看就是一坨米共田上面插著一根草。
和舊式窯不同的地方是,鼓風箱不是直接把空氣吹進燃燒室中,而是透過一個雙層管道進去。
換句話說,就是出氣管道包裹進氣管道,由出爐高溫廢氣對新鮮空氣進行加熱。最後,廢氣管道,也就是遠看的那根草,把沒有價值的廢氣排到空中。
這管道有點長,新鮮空氣越靠近燃燒室方向,受到廢氣的加熱程度就越高,基本就不會降低燃燒室的溫度,又補充了新鮮空氣燃燒。
加薪室離燃燒室有一定距離,兩者之間的通道有分層,在靠近燃燒室一段是一個斜坡,新增火炭的人進入加薪室,開啟閘門後,用工具把火炭推進去,上下兩層看情況推。保證燃燒室的火炭不堆疊,增加燃燒面積。
燃燒室中間是一個深井,用於排放煤渣用。
徐光啟聽著介紹,心中恍然大悟,原來提高溫度這麼簡單。根據他多年的經驗,徐光啟對這個冷熱氣交換熱量的管道提出了改進方法,建議改為摺疊型的,來回多繞幾道,而不是現在這樣直直的通道。
那不就是增加接觸面積麼,鍾進衛想著,對徐光啟的反應速度也是暗暗佩服。不過這座新式爐就先不改,先用了再說,如果溫度不夠,再試著改進。
鍾進衛在這邊想著的時候,徐光啟好像忘記了自己正三品的身份,已經在那邊跟吳勝大溝通上了。
鍾進衛回過神來後,也適時地插話發表自己的看法。於是,鍾進衛,徐光啟和吳勝大三人開始互相討論起來。總得來說,是徐光啟和鍾進衛的討論,遇到事情,問吳勝大的時候,他才說話。
在新式窯裡轉了一圈出來,鍾進衛和徐光啟的關係拉近了不少。
吳勝大跟著一起出來,對鍾進衛說道:“中興伯,這窯爐現在開始小火各處燒至明早,如果未見損壞的話,就可以正式燒製那水泥了。
鍾進衛也很是期待那一刻,叮囑吳勝大好好照顧這新式窯。然後就和徐光啟回到大堂。
此時,天已近傍晚,光線暗了下來。送完王承恩回來的安貴義主動去點亮了燭光。
徐光啟坐定身子後,雙手抱拳對鍾進衛一拱,真心實意地道:“下官對中興伯的見識之廣博,實在佩服,難怪當初皇上會讓中興伯前去宮內授課。”
“哪裡,哪裡,咱們大明朝,要論學識淵博的話,徐大人是當仁不讓的。”鍾進衛也真心實意的捧徐光啟。
徐光啟聽了當然不會不高興,他知道鍾進衛是要讓自己在這水泥製造上分一份功勞。但他一把年紀了,要不出一點力,白白得一份功勞總是心裡過不去,就向鍾進衛詳細問起水泥製造的流程。
這幾天,鍾進衛都泡在陶瓷廠,向吳勝大瞭解到不少燒製陶瓷方面的知識。現在聽徐光啟問起,他就結合自己和吳勝大那邊瞭解的知識,給徐光啟講解起水泥的燒製過程及關鍵所在,所說話語顯得很專業。
徐光啟不自覺地捋著自己的額下長鬚,認真地聽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