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不是因為春瑛一席話的緣故。路有貴忽然沉默下來,把自己關在屋裡待了整整一天,直到第二天中午,方才出現在眾人面前。待吃過飯,他便對李敬道:“大少爺,若接下來幾天沒什麼事,小的想到蘇州附近的鄉鎮走一走,松江、湖州等地也去一趟,看有什麼好料子,收一些回來。”

李敬雖說已經有了個小官職,但這種買貨賣貨的事,年輕時卻是常乾的,如今又分家自立,為了家計,也打算重操故伎,便道:“我也要去的,索性你與我同行,也好彼此有個照應。”

路有貴臉上帶著笑,卻沒點下頭:“大少爺何必勞累?有事派人去辦就是了,您如今是位官老爺,叫京里人知道了。對名聲不好。”

李敬略一沉吟,覺得也有道理,便暫且將這件事擱下,轉頭再看路有貴,笑道:“你也不容易,如今年紀也不小了,還要在外頭奔波。我聽說你有腿風,可別累著了。這個病即便現下能忍,也要仔細些,免得過幾年受罪。”

路有貴暗暗擦汗,乾笑著混了過去。待收拾行李的時候,把這話跟女兒一說,春瑛也捏了一把冷汗,慚愧地道:“是我想得不夠周到,如今咱們一家是出來了,可是謊話總有叫人戳穿的一天,不回東府或后街又不行,老是回去,又怕會叫人看出來。”

路有貴嘆了口氣:“當時這個法子的確是奏效的,如今也不過略裝模作樣一點罷了。難道他們發現你說了謊,還能打我們板子不成?且將它丟在一邊,辦好咱們的事要緊。”又囑咐了春瑛幾句話,讓她儘量留在住所,不要到處跑,便帶著墨涵出了門。

春瑛有些鬱悶,沒了墨涵,其他男僕她又信不過。只有一個荷嫂,又不好老是出去,她只得耐下心,等待父親回來,順便再想一想自己的計劃。

記憶中,江南是魚米之鄉,蘇杭周邊地區,還有松江一帶,都十分繁華,而且會越來越發達。這個時空的歷史已經改變了很多,雖然她拿不準現在是處於明朝的哪個階段,但從這些年收集的資料看來,估計至少已經是史書上的明末時期了,甚至有可能進入到清初時期。那本該坐上紫禁城寶座的清朝皇帝,如今仍然還窩在北方小小的清國裡。清國國力並不算強盛,幾次挑起邊亂,都沒成功,每年在糧食、鹽、糖、布匹、茶葉等方面都要依賴大明,想來一時半會兒還沒那能力入侵中原,江南應該可以維持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太平。

在這種情況下,她現在如果在蘇州周邊比較理想的地區買下固定資產。一定會有不錯的升值空間。這種資產,可以是房屋、店鋪,也可以是田地。根據她打聽到的物價,這裡的田地,一般的也就四五兩銀子一畝,比京城要便宜多了,上好水田,也就是六到八兩,若是偏遠些的鄉村,價格只怕還要再低些。而且這裡的糧食是一年兩收,種瓜果蔬菜,氣候也相宜,種棉花,更不愁出路。加上這裡河網密佈,湖泊也不少,想要搞搞養殖業還是很方便的。再想到在胡飛田莊入口附近住的那家婆媳,結合自己在那一帶聽來的八卦,原來江南婦女,不論貧富,基本都是會織布的,每人一天織的量,就足夠養活自己了。照這麼說,如果她組織一個織布工場,又或是從普通民眾手裡收購布匹拿到別處去賣,也不是難事。聽說下南洋的船隊,每年都要收購大批絲織品的,有侯府的關係,說不定這又是一條路。這麼想來,江南竟是處處商機!

春瑛更興奮了。忙將想到的東西一條一條寫下來,逐一斟酌,又填補了漏洞,估算了成本,再想好應對各種突發狀況的方法,方才稍稍平靜下來,鬆了口氣,將紙小心地收好。

這時候,他們暫居的這處宅子裡,李家的人已經開始打包行李了,只等大少爺李敬辦好事,就可以坐船回京,也有人跑出去見識江南繁華,給家人買禮物,或是象路有貴那樣,採買些許貨物回京拖手,好賺幾兩零花錢。

另一方面,李敘料理好家事,也開始收拾行囊。他打算搭順風船回京,好去面對一向面和心不和的嫡母和嫡兄,只是心裡始終有些忐忑不安。他雖然不想花錢,但他在族中人微言輕,哪能拒絕得了呢?終究還是要獻一筆錢上去的。往好的方面想,有一位做官的兄長,他們一家也有個依仗。

李敘妻子見他面帶憂色,也知道他在煩惱什麼,便跟著唉聲嘆氣。春瑛見了,問是怎麼回事,聽說了緣故後,忽然想到;自己一家在本地真的是舉目無親,如果真想在江南落腳,始終還是要有幾個相熟的人家幫襯才好,胡飛還沒回來。李敘就成了最好的人選。

於是她笑著對李敘的妻子道:“敘少奶奶,敘少爺既回了京,也該到各處長輩那裡請個安問個好兒。東府一家子,都在江南住過幾年,二老太太倒罷了,只是念著這裡的醬菜、香醋什麼的,少爺小姐們卻早習慣了這裡的吃食,即便回了京,也仍舊沿用江南的東西。若敘少爺能給他們說說如今江南的新聞,再捎幾樣江南風物,他們一定會很高興的。”

李敘妻子有些訝意,想了想,笑道:“這事兒倒容易,你就能給他們說了。”

“我說的只有這幾日的風景,可這幾年的事,我卻一無所知。自然比不得敘少爺與少奶奶在蘇州住了好幾年。”

李敘妻子想想也是,便笑著應了下來,待回家跟丈夫一說,李敘便道:“她這是在提醒我們呢!母親與大哥為何能在族中壓我一頭?不就是因為他們跟侯府相熟,大哥還有個妾是侯府老太太從前的大丫頭麼?如今東府起來了,他家之前長年在外,跟我們不熟,跟大哥他們也不熟,正好借了這個機會,跟他們好好親近親近。有了東府做kao山,就算母親逼我拿銀子,也不敢做得太過了。”

李敘妻子忙道:“既如此,我索性跟你一起回去!東府裡,無論是你的叔祖母還是你嬸孃,你都不好跟她們直接說話,我們女人卻沒這個忌諱。”

夫妻倆便就此收拾起來,還沒忘送春瑛一份謝禮。春瑛卻有些沮喪:為什麼兩口子都要走呢?留一個也好呀……這下胡飛的莊子怎麼辦?!

過了七八天,李敬已經採買到足夠的貨物,運上了船,行李也都備好了,如今只等人齊,就能開拔回京。

可是。路有貴還沒回來。

春瑛有些著急了,江南再好,也是陌生地方,指不定有什麼宵小之輩盯上了父親,萬一有個好歹可怎麼辦?

幸好,路有貴在第十天趕了回來,還帶著一百多匹各色綢緞,外加兩百匹松江布,其他的諸如嘉興產的素綢、花綢、綾地花綢、輕光王店綢、濮綢,湖州產的直紗、花紗、夾織紗、包頭紗,還有蘇州本地產的花羅、素羅、刀羅、河西羅、秋羅等等,甚至還有四匹妝花緞,林林總總,裝了有五六車。

春瑛看得眼都直了,悄悄拉過父親:“怎麼這樣多?難不成你把銀子都花光了?”可就算花光了,也未必能把這麼多料子買下來吧?

路有貴沒說什麼,只是道:“只是恰好遇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