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打!狠!【求票】(第1/4頁)
章節報錯
皇帝說過大宛的馬好,將目光轉向董仲舒:
“夫子近日多次進言,提及造船事。朕已經允了,並開始做前期籌備。
但還未決定投入多少,建船舶幾艘。
朕看過夫子從秦皇陵拓印回來的不落之舟建造步驟,耗費怕是不小。
眾卿怎麼看?”
受限於當代的見識,在艦船的事情上,包括皇帝在內,也認為造也可,不造也可。
即便是同意造船,也不會有多大投入。
只有霍去病,始皇帝這種穿越者,視角不同,能充分意識到造船,制霸海疆的重要性。
在眼下這個年代,無法打造輻射距離更遠,主動性更強的空軍。
海軍就變得額外重要,守土,禦敵,海洋貿易,探索等方面,都能提供巨大便利。
始皇帝就是意識到海疆的重要性,才舉秦一國之力,發展造船技術。
這一點始皇帝在手書裡,專門提過。
霍去病執禮道:“關於造船,臣有進言。”
“秦人傾力鑽研的船舶建造技術,我大漢再進行建造,便是在秦人的基礎上行事,省卻了大量的前期消耗,可事半功倍。
此其一,其二,建船消耗不小是不假,帶來的收益更大。
掌握海疆,就掌握了海洋的話語權。海路四通八達,秦時探索留下來的海圖足可證明這一點。開海疆,能進一步壯我大漢,其利不亞於得西域。
陛下試想下,開拓西域尚且要數萬大軍,前後準備,佈局多年,方最終得之。
開海疆則只需要造船,兩相對比,為何不造?
不僅要造,還要儘量擴大規模。
造船以後,凡海上可達之國,皆在我大漢射程之內,豈不妙哉!”
皇帝目光漸盛。
他的雄心壯志,是要功蓋千秋。
霍去病分別從利益,軍事方面談及造船好處,又以最後這句尤為打動皇帝。
凡可達之國,皆在我大漢射程之內……
劉徹微微頷首,將兩隻手都拿到矮席上,撐著矮席,環視眾人,姿勢非常具有壓迫力:
“如此,稅賦但有結餘,可往造船之事上多做傾斜。”
大司農忙恭敬答應。
一旁的董仲舒撫須而笑,心情愉悅。
這就是‘結黨’的好處,他打前站,霍去病助攻。
不久之後,書房裡的小朝會散了。
陽光明媚,秋風微寒。
眾人各自往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