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漢在西域設“都護”,要比現在晚了數十年。

而都護是漢在西域的最高長官,相當於漢地的“郡都尉”。

“都尉”就是一郡太守的副職,掌管軍事。

其主要職責在於守境安土,協調西域各國間的矛盾糾紛,制止外來勢力,確保絲綢之路暢通。

漢派到西域的“都護”統管著大宛以東,烏孫以南的三十多個國家。

各國從譯長往上、各級監、吏、百長、千長、且渠、當戶、將、相至侯王,都要佩漢印綬,確認是漢的官員。

但在歷史上,西域各國維持自制,並未削減國號,所以後來有過多次反叛。

其中的焉耆,龜茲等國,甚至發兵攻打過都護府,殺了漢人都護,重新自立。

而眼下的長安風雲匯聚,形勢和歷史上大有不同。

河西之戰,漢擊潰匈奴,威懾西域諸國,過程比歷史上消耗更小,取得的戰果更大。西匈奴徹底歸降後,皇帝,包括霍去病,都想要做的更徹底,完吞西域。

削他們的國號,不允許從屬國以國自稱。

從此之後,只有一個強漢,西域也都是漢民。

且要打亂他們的地域性聚集方式,讓西域各國失去獨立自制的基礎。

當然,事情要一步步來。

長安的傍晚,夏風徐徐。

冠軍侯府成了長安最熱鬧的地方,車馬如織,賓客如雲。

府邸內,董仲舒,太常周平,李蔡等數人提前過來,在侯府的一座偏殿聚集。

侯府設宴,各方都知原因。

參與其中的人,註定將隨著西域的迴歸而名留青史。

董仲舒等人都拿出了空前的熱情。

要知道西域歸漢,某種意義上,相當於開國之功。

西域國家之多,涉及的人口,商貿等收益,帶來的影響,確實不次於開疆再建一國。

西域迴歸的過程,能參與其中,分得一份氣運,對修行亦有巨大好處。

董仲舒甚至有些後悔,沒有更早,更全力的推動參與進去。

拓國千里,古今無一,除了皇帝,以霍去病獲得的氣運最厚。

等到西域正式歸漢的那一刻,霍去病將因此得到什麼?

董仲舒每每想起來,皆感覺心熱。

“西域諸國,因為地緣關係,大概可以分成五個地域性的集體。

其中龜茲,姑墨,溫宿等幾國位於西域中央,霍侯所行,已讓這幾國同意歸漢。剩下的國家,又可依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來劃分。

眼下以位於北向的焉耆國,烏貪訾,車師前國,車師後國,四國相對重要。”

董仲舒坐在偏殿內,發表觀點道:

“焉耆,烏貪訾,車師前後國相連,給烏孫形成了屏障,得此四國,可在戰略上遏制烏孫。讓其不得不歸附。

而烏孫為西域第一強國,若烏孫歸漢,其餘各國皆要從之,連想要觀望的資格也不會再有。”

董仲舒看了眼主位的霍去病:“霍侯以為,我所說可對?”

霍去病一身戎裝,道:“夫子說的沒錯。”

“不過,還可以更直接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