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 當然是抓俘虜了(第2/3頁)
章節報錯
……………………
洪武十三年末,大年三十,北平這邊,又是大雪紛飛!
燕王府內,朱棣一家,邀請了妹夫張一凡,老丈人徐達,還有大嫂的舅舅、十一弟的老丈人藍玉一起過年,也算是熱鬧。
對這次的封賞,也趕在年前就傳到了北平這邊,可以說,全軍上下,皆大歡喜。
另外,朱元璋根據報捷文書上的奏請,把俘獲的兩萬多頭羊,按照戰時功勞的多少分到了永平府百姓的手中。
剩下的那些戰利品,除了賞賜軍中將士之外,其餘也要用於明年修築山海關一線工程之用。
北方這邊,物資匱乏,更是戰備局勢,還沒法和南方那樣用僱工的方式來做這個大工程,還是以前那種徵發勞役的模式。
年三十的年夜飯上,這幾個人聚在一起,自然免不了說來年的這些事情。
對於築城這些民事上的事情,藍玉並不操心,說話就很好。主要是朱棣、徐達和張一凡在說話。
就聽徐達表情有些凝重地說道:“明年的修城規模不小,囤積的糧草物資,怕是消耗甚大,還不能影響北地民生,否則會影響邊關安穩。這個事情,還得好好考慮才行!”
朱棣一聽,便立刻看向張一凡道:“一凡,這種事情,你最擅長,你看看怎麼解決吧?”
張一凡聽了,就有些無語了,當即回答道:“你當我是神仙啊,北地貧瘠,我拿什麼給你變出來?要是過些年,倒還可以,但是明年的事情,要不影響北地民生的,除了從外地運糧外,別無他法!”
說到這裡,他倒是提醒朱棣道:“你不是有水師麼,已經清剿了沿海的海盜和倭寇,可以讓南方那邊直接海運糧食過來,這是最節省成本的方法了!”
朱棣一聽,便立刻問道:“是從香山縣麼?我知道香山縣是囤積了不少糧食的。”
“可以!”張一凡聽了,點頭說道,“和父皇說說,就從香山縣運糧好了。不過得從南洋運多少糧食到香山縣,就從香山縣運多少糧食北上。畢竟香山縣如今可是人口眾多,糧食必須要有保障的。”
作為香山縣繁華之地的開創者,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都要維護香山縣一二的。
朱棣自然也是明白,當即點頭同意道:“這個沒問題,回頭我就給父皇上份奏章,說下這個情況,該是沒有問題的。”
說完之後,他又問出了下一個問題道:“但是修長城的人力怎麼辦?這北地人口本來就少,如果再抽多壯丁去修城的話,肯定一樣會影響民生啊!”
徐達聽了,便回答他女婿道:“那就從保定,或者山西那邊抽調吧。修築北地邊牆,也是北地百姓利害相關之事,他們自然是會出大力的。”
就如今來說,人口最多的就是山西了。之前的時候,徐達就已經遷了不少百姓到永平府一帶。如今他也有這個權力,可以繼續抽調人手。
張一凡這時候抿了一口熱熱的黃酒,聽到這個話題,便放下酒杯,也不去夾菜吃,便接過話題說道:“沒人手就去抓啊,俘虜當勞力,這是最省本錢的事情了!”
一聽這話,正在埋頭喝酒吃菜的藍玉,立刻就抬起頭來,露出感興趣的樣子,看向張一凡這邊。
朱棣一聽,頓時也來了精神,正要說話時,卻被徐達搶先一步,嚴肅地回應道:“莫要因為一次勝仗就得意忘形了,打仗不是那麼容易的!特別是我們已經掃清了長城外線的韃子據點,如果還要打仗,就要深入草原,這是很危險的事情!”
他是老成持重之言,說出來的,可都是他的經驗。
朱棣和藍玉一聽,頓時有些洩氣。因為這個話,是魏國公所說,不是別人!對徐達的話,他們還是信服的。
然而,張一凡聽了,卻是不以為意,馬上就回答道:“又不是隻有草原深處才有俘虜可以抓!”
徐達一聽,眉頭頓時一皺,這個大駙馬,還有點頑固啊!
稍微一想,他便知道了張一凡所指,便立刻問道:“你說是遼東?”
說完之後,他都不等張一凡回答,就馬上自己就接著說道:“就算是遼東,那也是要出關,沿著草原邊緣進軍遼東,路途遙遠。沒有十足把握,一樣是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