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主任思想掙扎半天,最後對視一眼,覺得不能這樣坐以待斃。

“總編,我們這步子邁的是不是太大了一點?上來一下子就要搞世界性文庫,光靠我們一兩個編輯室,實在是力有不逮啊!”古典文學編輯室主任陳建根說道。

“是啊,總編,這項工程太過浩大,一下子驟然上馬,同志們恐怕一時之間適應不了啊。”外國文學編輯室主任也附和道。

“我知道這件事難度很大,但我認為這是我們國文社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建社四十年我們國文社享受了中國文學界獨一無二的先天條件,有這麼多年的人力、財力和文學的積累,我們國文社是有做好這件事的根基的。

當然,最重要的是我們全社上下的決心。

《世界文學名著文庫》的編審,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這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

但同樣的,完成這項工作所能帶給我們國文社的成就也將會是前所未有的。

大家要看到,世界文庫這種形式的叢書,放在世界範圍內,只有發達國家才能搞,在我們國內也尚屬首次。

《世界文學名著文庫》將會成為我們中國出版界的‘萬里長城’,所有參與到這套叢書編審工作的編輯也必將名留中國文學史和出版史。”

說到這裡,林為民望著古典文學和外國文學編輯室的兩位主任。

“我知道要完成這項工作,伱們兩個編輯室的任務非常重。你們放心,社裡既然要讓馬兒跑,肯定要讓馬兒吃得飽。

這件事我已經跟社長、書記都溝透過了,先花兩個月時間論證專案的可行性,等確定開工,要錢給錢、要人給人。”

陳建根道:“我覺得還是太冒險了一些,規模如此浩大的工程,投入的不見得能夠回報。”

他的話代表了一部分人的心聲,林為民要搞《世界文學名著文庫》,最大的問題在於投入過大,大家挨累不說,萬一到時候沒大家想的那麼受歡迎,就得不償失了。

“建根同志,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

我給你舉個例子,米國的米國文庫從1979年出版,搞文庫所費巨大,初期出版社肯定是要虧本的。但人家還是堅持搞,為此不惜去找基金會募捐。

米國那邊跟我們不一樣,人家是資本主義社會,凡事講求個利益,可人家在搞文庫時卻做了個突破,完全忽視了效益的問題。

我們中國是社會主義社會,難道還不如人家米國人?

米國、英國、法國、德國、蘇聯……這些國家有一個算一個,或早或晚都完成了各國的《世界文庫》專案。

法國的七星書庫大家都應該聽說過,人家做了半個世紀,利潤微薄,可還是堅持在做。

為什麼?難道法國人就不知道做這個東西沒那麼賺錢?

他們當然知道做這個東西沒那麼賺錢,可他們更知道,這種《世界文庫》專案是一個國家最高出版成就的體現,也能夠帶給這個國家的文學愛好者無限的滋養。

大家要記住我們是國民文學出版社,是一國文學之至高殿堂!

這種事,如果我們不去搞,還讓誰去搞?”

話說到最後,林為民的表情嚴肅、語氣鏗鏘有力,最後一個反問振聾發聵,讓不少心存反對的人不禁反思。

是啊,大家都知道《世界文庫》這種專案難搞,可如果國文社都不去搞,在我們國家還有誰能搞?

退一萬步講,真的有出版社搞了這個專案,恐怕國文社上下羞愧自盡的心都該有了。

以堂堂國民文學出版社之尊,《世界文庫》這種專案居然被其他出版社捷足先登,他們有何臉面面對那些建社的元老們?又有何臉面面對幾十年如一日支援國文社的龐大讀者群體呢?

在林為民的話講完之後,會議室內陷入了短暫的沉默,眾人心思各異。

林為民也沒興趣去挨個說服這些人,該講的道理都講完了,他提前做好了程早春的工作,書記那邊也透過氣了,大家能理解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

“前段時間我已經讓人採購各國文庫書目,最近一個月應該會陸續郵回來。到時候外文室和古文室的任務最重,你們要抽調精兵強將,先熟悉書目,以之作為參考,進行論證。”

兩位編輯室主任艱難的點了點頭,林為民堅持要搞,又跟其他兩巨頭打好了招呼,他們即便反對也無濟於事。

散了會,兩位主任不由自主的走到了一起。

“唉!真是領導動動嘴,小兵跑斷腿啊!”

“沒辦法,攤上這麼年輕的總編,真怕把我這老胳膊、老腿兒給折騰散架了!”

二人發著牢騷,頗有種同病相憐、難兄難弟之感。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