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唐人街,老舊的公寓樓。

程丹青結束通話了來自國內朋友的電話,內心帶著幾分疑問,臉上表現出幾分茫然。

“丹青,國內找你什麼事啊?”黎全武問道。

今天又是紐約的留學生圈子聚會的日子,大家齊聚一堂,又少了幾個老面孔,多了幾個新人。

“《燕京青年報》找我。”

《燕京青年報》名氣不低,來米國留學的都是國內知名高校的學生,很多人都是在燕京上的學,大家對於這個名字當然不陌生。

“找你約稿?”

前些年國內的一些刊物流行找在國外留學的留學生寫些遊記之類的文章,很受國內讀者的歡迎,王曉波曾經就寫過一些這類文章。

程丹青遲疑道:“我也說不好。”

“說不好?什麼意思?”黎全武問道。

其他人也是一臉好奇。

程丹青回道:“他們讓我幫著蒐集一下林為民的在米國的評價和報道,要是有國內其他作家、作品的,他們也要。”

聽到這話,眾人也露出了跟程丹青相似的表情。

黎全武思索片刻,問道:“他們是要轉載這些文章?”

“應該是吧。”

“他們轉載這些文章幹什麼?”

“你問的這不是廢話嗎?當然是讓國人看看外國人對於這些作家和作品的評價了!”

“搞這種東西,還不如多轉載一些國外的最新作品。”

“這個伱就不懂了吧?《花城》以前就經常會轉載一些外國文學的資訊,但轉載外國人對國內作家和作品的反饋,肯定更能吸引國人的注意力啊!”

“是這樣嗎?”

“當然。”

在眾人聊天的時候,程丹青走到公寓客廳的角落,那裡堆著很多雜誌,他翻找著此前看過的裡面關於林為民和他作品的各種報道以及評論。

他萬萬沒想到,這些堆著吃灰的刊物竟然還會有這樣的妙用。

程丹青早些年與國內的聯絡還算密切,但最近這幾年聯絡的頻率越發稀疏了。

究其原因,除了來米國時間太久,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他自身混的不如意的原因。

以前剛來米國的時候,他還能跟國內的親戚朋友、同學同事寫信吹吹米國的見聞,可時間長了,總說這些東西,不說別人,連他自己都感到沒意思。

而且以前他來米國時間不長,沒混出什麼名堂大家也可以理解,可這都多少年了,他還是這樣,聯絡的時候人家要是問起這個問題,多尷尬啊!

程丹青翻看著那些雜誌其中有不少都是關於林為民的報道和評論。

他跟林為民的結識全是偶然,交情也不深,但程丹青對林為民觀感極好。

86年他在紐約遇到林為民的時候,林為民在米國還沒什麼名氣,如今已經匆匆十年過去了,林為民如今在米國的名氣與當年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但程丹青始終認為他跟林為民是一類人。

這個同類人,指的是才華,絕不是其他的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