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這回總編得被人恨上了。”

“做事嘛,哪有不遭人恨的?這些作品都報上去,人家評獎辦公室刷下來一堆,我們社裡的面子也不好看啊!你們也不是不知道,總編和評委會不對付。”

“嘿,也真是怪了。其實總編跟不少人關係也不錯,怎麼就鬧到這個地步呢?”

“這人啊,孤零零的時候是人。但進了體制,就是社會性動物了。”

“精闢!”

……

林為民黜落眾多作品,自然是要引起一些作家的反感的,但也因為他的鐵面無私,讓國文社在本次雁冰文學獎的評獎過程中大放異彩。

10月15日,雁冰文學獎讀書班集結在燕京社會主義學院內,讀書班由23名成員組成,是雁冰文學獎評選的外圍組織,成員多是來自各個文學機構和大專院校的專業評論家,也有一部分作家混跡其中。

在之後的半個月時間之內,讀書班將會集中閱讀參評本屆雁冰文學獎的112部長篇。

要在半個月內完成112部長篇的閱讀和評定,是個非常具有挑戰的工作。

讀書班成員們不可能每個人把每部都讀一遍,所以的閱讀都是按照分組的形式進行的。

哪怕是黜落了12部作品,但國文社憑藉報送的10部作品,數量依舊在眾多機構當中遙遙領先。

而且他們所報送的諸多作品,也是讀書班所有成員最關注的。

《白鹿原》《塵埃落定》《雍正皇帝》《最後一個匈奴》《戰爭與人》等眾多經典作品,不僅收穫了國內無數讀者的喜愛,也在文學界創下了極佳的口碑。

程建功是本屆讀書班的成員之一,他所在的小組負責的恰好有幾部國文社的。

讀書班的成員們此前大多讀過不少參評的作品,尤其是國文社報送的這些部作品,經過數年時間的沉澱,已經廣為人知,影響力巨大,大家基本都看過。

所以在閱讀過程中,讀書小組的氣氛也相當輕鬆。

程建功是作家,但並沒有作品入選本屆雁冰文學獎,他跟林為民打過交道,當年還幫香江三聯書店的潘耀明邀請過林為民等人赴香江訪問。

他放下手中的書,輕輕嘆了口氣,“難啊!”

一旁的雷達聽見他的話從書上抬起目光,“確實有點難,好作品真不少。”

程建功卻搖了搖頭,“我說的不是篩選難。”

“什麼意思?”

“我是說其他報送作品的單位難。”

程建功說著話,將手中的《雍正皇帝》展示給雷達看,“光是這一部《雍正皇帝》就足以傲視群雄了,國文社這一屆的作品質量太高了,我真怕他們把獲獎名額給全佔了!”

雷達是作家、編輯、評論家,但他最為人熟知的是評論家的身份,對於國文社報送的眾多作品,他早已熟讀多遍,聽到程建功的話他不禁啞然失笑。

“確實有點大學生欺負小學生的感覺。不過,作品擺在這裡,質量毋庸置疑,該評還是要評。”

程建功笑道:“依我看啊,《白鹿原》《塵埃落定》必佔兩席,《雍正皇帝》《戰爭與人》《騷亂之秋》也都是種子選手,於華的《在細雨中呼喊》和黃安儀的《紀實與虛構》吃虧在風格不討喜……”

“還有好多沒報送的作品呢,聽說林為民這次大筆一揮,拿下了12部,送過來的這些可都是國文社優中選優、精中選精的種子選手。”

“所以我說啊,不光是我們篩選難,評選也難,不過最難的還是其他報送的單位,簡直成了陪跑的。”

他跟雷達說笑了兩句,又有些遺憾的說道:“林為民可惜了,他那幾部,哪一部都足夠入選的標準了。”

聞言,雷達臉上的笑容略有收斂,“也沒辦法。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上屆鬧的那麼不愉快,他早就放話不參評了。”

程建功調侃:“他不參評也好,要不然別的單位就更沒機會了。”

“哈哈,說的沒錯。說起來,還得讓那些單位謝謝他,不光是自己不參評,還刷下去了一大批水準之作。”

程建功手中掂量著書,“不過即便是這些,國文社也是碾壓的優勢了。”

雷達攤了攤手,“那也沒辦法啊!”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