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章 欺負小學生(第1/3頁)
章節報錯
大家·紅河文學獎初設,因為10萬元的鉅額獎金引發了國內文壇的關注,但這個獎項到底是新生的,而且主辦方《大家》雜誌社的名氣和在國內文壇的影響力都不大,總體而言,含金量並不高。
在眾人聊著大家·紅河文學獎之後沒幾天,沉寂已久的雁冰文學獎也傳來了訊息。
時隔四年之久,這個中國文學界最具權威性的文學獎項終於迎來了又一次評獎。
第四屆雁冰文學獎,從評獎一開始,就透露著與眾不同的氣氛。
其實也不能說是從第四屆開始,實際上,按照雁冰文學獎最初的規則,獎項每三年評選一次,前兩屆都很正常,但從第三屆開始,作品評選時段被擴充套件為4年,即從1985年~1988年,常規已經被打破。
規則的建立需要很多人千辛萬苦的努力,但打破只需要一次就夠了。
本屆獎項的作品評選區間直接被定為1989年~1994年,時間跨度竟長達六年。
雁冰文學獎的作品推薦是由全國各地文協、文化部門、各地出版單位以及大型文學刊物共同推薦的,國文社作為國內文學領域執牛耳者,在作品推薦上,向來話語權很重。
國文社每年出版的文學作品多達上百部,廣受好評的也不在少數,但他們畢竟只是一家出版社,不可能佔據所有名額。
作品報送前夕,幾乎每天,國文社辦公室裡都可以接到大量的電話。
無一例外都是各地作家打來的,這些人打電話來的目的,自然是為了雁冰文學獎的報送資格。
按理說,要報送什麼作品,那是出版社的事,作家們對於自己作品的質量、評價以及影響力也應該心中有數,可名利當前,真正能夠做到淡然處之的還是少之又少。
這種狀況也成了每屆雁冰文學獎報送前,國文社要面對的常態。
林為民是國文社總編,這事要是說起來,應該會有不少人向他打聽。
但他與雁冰文學獎的矛盾是公開的,人家早就放話不參與雁冰文學獎的評選了,誰還會觸他的眉頭,來找他這問這種事?
這可苦了社裡的這幫編輯,尤其是一些資深的老編輯和編輯室主任,大家這幾天因為這件事愁眉苦臉。
“總編!”趙欣進了辦公室,叫了林為民一聲,語氣中帶著幾分愁緒。
“怎麼了?”
“雁冰文學獎的報送名單出來了。”
趙欣將名單遞過來,這份名單是由社裡各個編輯部主任、副主編開會討論確定的名額,林為民掃了一眼,足足有22部之多。
林為民沒好氣道:“這幫人,當獎項是我們國文社開的?”
歷屆雁冰文學獎報送作品書目基本都在一百部出頭,上一屆文協評獎工作室收到的報送書目共計104部。
按照上一屆的數字,國文社這次報送的書目一下子就佔據了整個評獎超過五分之一的數字。
國文社就是有再大的臉面,也不可能讓評委會全盤接受這些作品啊!
“大家討論了好幾遍了,這個名額已經是簡化過的了。”趙欣解釋道。
“他們就是這麼簡化的?”
趙欣無奈,她就知道送名單這差事不好乾,可那幫傢伙老奸巨猾,合夥把這個艱鉅的任務推給了她,她想甩都甩不掉。
捱了幾句訓,趙欣說道:“那我拿回去讓大家再商量商量。”
林為民卻道:“不用了,讓他們商量就是浪費時間,也商量不出個東西來。”
他說著,手上的鋼筆在名單上劃來劃去。
名單再回到趙欣手上時,數量足足少了一大半,就剩10部了。
趙欣暗自咋舌,領導是真不怕得罪人啊!
她捏著報送名單站了幾秒,林為民問道:“還有事?”
趙欣回過神來,說著“沒事”,可還是忍不住問道:“總編,一下子劃掉12個人,這幫作家有意見怎麼辦?”
“有意見?有意見可以提。”
這話翻譯一下,可以理解為:堂下何人,狀告本官?
有意見跟誰提?當然是跟領導啊!
領導是誰?林總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