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完了電影,大家又把話題放到了上。

中國的電影導演,要說與文學界關係最密切的,非第五代導演莫屬。

這群人趕上了80年代的文學盛世,骨子裡或多或少都帶著幾分文學情節,初出茅廬時也多是和作家們合作。

程凱歌的處女作《黃土地》改編的是柯藍的《深谷回聲》,章藝謀的處女作《紅高粱》改編的是謨言的《紅高粱家族》,田壯壯的處女作《紅象》改編的是王端陽的《紅象的秘密》……

章藝謀的每一部電影,幾乎都是改編自文學作品,所以聊起文學來,他可以跟作家們一樣,滔滔不絕。

林為民的《上帝保佑米國》已經出版發行近兩個月了,這段時間以來,在文化界引起的罵聲超越了他以往任何一部作品上市的時候。

如潮水一般的批判和攻訐,如果放到一般的作家身上,恐怕早就惶惶不可終日了。

但林為民的表現卻從始至終從容淡定,絲毫沒有被外界的輿論左右情緒,在大家提到那些負面評價時,他表現的也很理性淡然。

“我看最近好像罵聲也小了一點。”

於華對林為民的評價比對他自己的還要看重,總是會第一時間蒐集那些報刊雜誌上的評論文章。

“罵也罵累了,也該歇歇了。他們又不拿錢,總這麼罵法,自己也沒意思。”林為民語氣輕鬆的說道。

眾人聞言忍俊不禁,佟鍾貴說道:“社裡的人有時候也在討論,您這部是罵聲越響,銷量越高,一個月300萬冊,從來沒人創造過。”

大家聽到這個數字咋舌不已,別說是單月300萬冊,就是總銷量300萬冊,那也是可以在中國文學史上樹碑立傳的作品了。

《上帝保佑米國》一個月所創造的成績,可能是很多作家一輩子都在苦苦奮鬥追求的目標。

“罵聲就相當於是免費宣傳嘛!等這陣時間過了,銷量也就下來了。”林為民說道。

於華道:“可不僅是罵聲的問題,大領導的評價也是個重要原因啊!”

他一說起這件事,大家頓時來了興趣。

《上帝保佑米國》的出版經歷實在太過傳奇,幾個部門的聯合審查、大領導對於這部的評價在這兩三個月時間裡已經傳的沸沸揚揚,大家聊起來自然興致勃勃。

“買書的讀者裡,公務員可不在少數。”

“確實。我還記得,當年《大明王朝1566》出版之後,大家都在傳這是那位的床頭讀物,這個訊息傳出去之後,銷量應聲而漲。”佟鍾貴說道。

“就是一窩蜂嘛,現在那現在的銷量,也就那麼回事。”

林為民口中的“也就那麼回事”,是指未破千萬冊。

《大明王朝1566》自出版以來,銷量一直不錯,但這部有個問題,就是歷史的內容多少有點不接地氣,說白了就是閱讀門檻高,受眾群體自然沒有那麼多。

前期銷量不俗,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長尾效應就沒那麼高了。

“我覺得吧《大明王朝1566》的銷量主要是卡在了閱讀門檻上。還有《追兇》也是,這部可太可惜了!”於華略帶惋惜的說道,“那兩年林老師的作品可讀性太高了!”

石鐵生說道:“我倒覺得不是可讀性高,而是過於炫技。入眼確實驚豔,但也註定了有很多人無法欣賞。”

“對對對,這個說法好。”於華拍手道。

林為民問石鐵生,“別光說我的。你那《務虛筆記》寫的怎麼樣了?”

“快寫完了。”

“不容易,寫了好幾年,終於要寫完了,回頭我讓人取稿子去。”

石鐵生聽到這話,表情有些猶豫,在林為民耳邊嘟囔了幾句。

林為民聽完之後,笑道:“這個倒無所謂。那就先給《大家》發表嘛,回頭我們社裡給你出版,怎麼樣?”

石鐵生其實也在猶豫階段,林為民這麼說,等於變相替他做了決定。

他思考片刻,最後做了決定,“好,那就這麼辦。”

“你們倆神神秘秘的說什麼呢?”曲小偉問道。

林為民笑道:“沒什麼。《大家》聯絡鐵生,說想發表他的《務虛筆記》,稿費出的比我們高。鐵生有點不好意思,這有什麼不好意思的,在哪發不是發?”

“比國文社稿費還高?《大家》這麼有錢?”

“孤陋寡聞了吧?人家現在可是抱上了大腿。伱忘了今年《大家》跟紅河捲菸廠搞了個文學獎了?獎金10萬塊呢?”

說起《大家》在國內文壇的地位並不高,因為這份刊物創刊時間很晚,是去年才創刊的半月刊。

但別看人家創刊時間晚,氣魄卻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