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到他的話,桌上的男人們頓時兩眼放光,話題滔滔不絕。

10月23日,央視籌備五年時間、投資1.7億人民幣的鴻篇鉅製《三國演義》電視劇正式播出,《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在國內擁有廣泛的讀者基礎,其中人物和典故更是膾炙人口,電視劇一經播出,便引發了強烈的轟動效應。

眼下《三國演義》電視劇已經播出近半,很多書迷和觀眾集集不落,在場幾人也不例外。

大家興高采烈的討論著電視劇的內容,海晏順嘴便說到了《警察本色》要接檔《三國演義》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播出的事。

“在《三國演義》之後播出,也不知道《警察本色》能不能挺住。”海晏的語氣帶著幾分擔憂。

魏人說道:“電視劇是我們一點一點打磨出來的,別那麼喪氣。就算比不了《三國演義》的收視率,應該也不會太差的,畢竟質量在那。”

“我肯定不指望能比得上《三國演義》的收視率,能有個15%我就知足了。”

任豪在央視工作了多年,他笑道:“你這個要求可不低啊!”

在改革開放以前,我國電視臺數量少,電視機也還未普及到大多數家庭。並且電視臺也不接受廣告業務,所以在當時並沒有收視率統計這個概念。

直到改革開放之後,全國各地都開始興辦電視臺,連縣一級的地方都有自己的電視臺,電視節目型別和數量開始井噴,對於廣告商來說投放廣告的渠道變多了,但是如何投放廣告卻缺乏一個維度標準,中國的收視率統計機制這才應運而生。

現在這個時候,沒有尼爾森,也沒有索福瑞,也沒有全國網和城市網的區別,央視搞的收視率統計方法還是原始的日記卡法。

在城市中根據人口數量隨機挑選出12千戶的樣本戶,1個樣本戶就代表這個城市中某一比例的電視使用者,然後樣本戶家庭每天填寫日記卡片來收集當天看了什麼節目的資訊。

這種統計方法因為是靠人主動填寫資訊,所以誤差比較大。

後世,人們經常在討論一些八十年代播出的電視劇,收視率動輒就是90%以上,這其中有統計誤差的原因。

當然了那些神奇的收視率大部分都是真的,至於九十年代之後電視劇收視率迅速下滑,主要原因是各個地方電視臺的不斷崛起,收視率分化成為必然。

再加上老百姓娛樂手段的不斷豐富,晚上看電視已經不是唯一的選擇了。自然不可能再存在像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期那樣,家家戶戶到了晚上就窩在家裡看電視的盛況了。

所以這兩年央視的收視率一直在下滑,電視劇收視率普遍在10%上下浮動,這個收視率算是央視的基本盤,已經算是很不錯的收視率了,只有像《渴望》《編輯部的故事》這種爆款電視劇才會創造驚人的收視率。

《三國演義》已經在央視一套播出有一段時間了,根據央視的統計,收視率也就是22%、23%左右。

這個數字看起來當然沒有90%來的震撼,但在全國範圍內依舊是無可撼動的王者。

畢竟在這個年代,只有中央電視臺一套能夠做到覆蓋全國大部分割槽域,其他幾家上星衛視的覆蓋率遠遠無法和央視一套相比。

“主要是我們的電視劇質量不差啊,我要是定個太低的目標我怕你罵我!”海晏笑著說道。

任豪哈哈笑了起來,“是不能定的太低,得有心氣兒才行。15%不夠,我看20%還差不多!”

魏人也插話道:“要定就定個大目標,我看30%就不錯。”

幾人喝了點酒,張口就來,一旁的佟鍾貴看著放浪形骸的幾人。

感覺與他們格格不入。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