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作品如今已經成為了好萊塢的香餑餑,但根據我搜集的資料,你對跟好萊塢合作似乎並不熱衷,甚至似乎還有些排斥?」

林為民沉吟道:「排斥倒談不上,我只是想尋找能夠相對尊重我意願的合作者,而不是老闆。」

《末代皇帝》《觸不可及》《霸王別姬》······

林為民編劇或者是原著改編的每一部電影都是叫好又叫座,所以他說「合作」,理查德·斯坦格爾並未覺得驚訝,林為民配得上這樣的尊重。

「你的不少作品我都看過,極具改編價值,好萊塢絕對不會錯過這樣的好機會的,我覺得《追風箏的人》就是

個不錯的選擇。」理查德·斯坦格爾饒有興致的建議道,「這部話劇是改編自《套馬人》對吧?」

「沒錯。」

「《套馬人》在米國的銷量也突破了400萬冊,再加上《追風箏的人》在百老匯積攢的人氣,拍成電影一定不會遜色於《霸王別姬》的。」

採訪進入到尾聲,理查德·斯坦格爾放飛自我,開始向熱心讀者靠攏。

「有機會當然可以考慮,不過眼下還是要把《無論如何,人生是美麗的》的改編做好。」

等到最後一個問題時,理查德·斯坦格爾又恢復了他精英記者的理性和邏輯。

「不算中國國內的獎項,泥轟的直木獎、米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龔古爾文學獎、斯特雷加文學獎,在世的作家中很難找到得獎運比你更旺的人了。

拿了這麼多的文學獎項,對於諾貝爾文學獎你是如何看的?你覺得自己有生之年會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嗎?」

問題很老套,不出人所料,林為民也完全可以理解。

別管是米國國內的文學獎項,還是歐洲各國的諸多文學獎項,能夠擲地有聲的說自己具有世界性影響力的,有且只有諾貝爾文學獎,這是上百年積澱造就的。

「談獎項雖然很俗氣但讀者們愛看。」理查德·斯坦格爾笑著說道。

林為民微微頷首,他沉吟了片刻,然後緩聲說道:「關於這個問題,我曾經回答過幾次。答案其實沒什麼差別,諾貝爾文學獎是錦上添花的獎項,得與不得,獎項不會有什麼損失,我也不會有什麼損失。還是要以一個平常心來看待,沒有人能進壯士家裡搶奪他的傢俱。」

「馬可福音!」

理查德·斯坦格爾是個基督徒,立刻就明瞭林為民最後一句話的出處。

他望著林為民,眼前的男人神態自若,卻用雲淡風輕的語氣彰顯了他內心的強大自信。

沒有人能進壯士家裡,搶奪他的傢俱—《聖經》馬可福音3章27節。

在他心裡,「傢俱」已經在他家裡了。

理查德·斯坦格爾有那麼一瞬間覺得他太狂妄了,竟然會引用這樣一句話。

可這個念頭在轉念被他拋在腦後,一屆泥轟直木獎、兩屆米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一屆龔古爾文學獎、一屆斯特雷加文學獎······

所有在世的文學家當中,有何人取得過這樣彪炳的戰績?

如果這樣的文學家不拿諾貝爾文學獎,又有誰配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