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無與倫比的矚目(第3/3頁)
章節報錯
殷歌麗就是這樣把《千與千尋》當成睡前故事講給小囡囡,結果這小丫頭現在徹底迷上了故事。
把小豆包這個還在襁褓裡的姑姑看得比所有的玩具都重要,隔兩天就要過來看看小姑姑長大了沒有。
也因為這種異軍突起的廣受歡迎,《千與千尋》正逐漸受到主流文壇和評論界的關注。
這幾個月時間以來,陸續有報紙、雜誌刊發了關於《千與千尋》的書評。
上個月,顏文景就專門在《當代》發了一篇《千與千尋——中國兒童文學的新嘗試》一文。
“的歷史感和現實感精巧的融合於豐厚的文化意蘊和深刻的哲理之中,在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之中,不知不覺便灌輸在讀者心中。
再加上結構上的精巧嚴謹、疏密有致和文學語言運用上的清新典雅,使作品以其極佳的藝術性而取得了雅俗共賞、老少咸宜的審美閱讀效果。
由此可見,一部真正優秀的文學作品是不分題材、文體和篇幅的,它應該具有普遍的娛樂消遣、審美價值、認識價值和教化作用等多種功能。
《千與千尋》的誕生無疑為逐漸陷入固定模式的中國兒童文學走出了一條嶄新的道路,並且極大的拓寬了這一類文學的邊界,是一次成功且有益的嘗試。”
顏文景除了有國文社的總編的這一層身份之外,同時也是我國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他雖然跟林為民關係好,但從來也沒對林為民的作品發表過公開的評論。
在《當代》上發的這篇《千與千尋——中國兒童文學的新嘗試》是顏文景第一次評論林為民創作的,而且是大加讚賞,不吝溢美之詞。
除了顏文景的評論文章在眾多評論當中還有一篇更加引人注目的文章,是已經年過九旬的冰心先生所寫。
這篇文章發表於本月的《文藝報》,標題為《從千與千尋看中國兒童文學》。
“整體來說,《千與千尋》都是一部充滿童真、清新雋永、意涵深遠、富有魅力的好作品。由作品的深度與的技巧來看,《千與千尋》也應當是中國當代最好的兒童文學作品之一,比之許多獲得國際安徒生文學文學大獎的並不遜色。”
在《文藝報》上看到冰心先生對《千與千尋》的高度評價,林為民心中高興的同時也很納悶,老人家九十多歲了,早已擱筆多年,說她看自己的沒問題,但動筆特地寫一篇評論文章,就太誇張了。
經過一番打聽,林為民才曉得,原來是邱士隆專門請老人家寫了這篇文章。
說起冰心先生與《兒童時代》的淵源,得從五十年代末說起。
彼時《兒童時代》剛剛創刊,社長兼主編馮秉序到燕京找兒童文學作家袁鷹組稿,期間聊起冰心先生在《人民日報》副刊上剛剛發表不久的《再寄小讀者》一文,很希望把這篇文章發表在《兒童時代》上。
後經袁鷹介紹,馮秉序拜訪了冰心先生,並取得了《再寄小讀者》的轉載權。
1978年《兒童時代》復刊,冰心先生又專程為《兒童時代》寫了《三寄小讀者》。
另外,冰心先生還有《媽媽》《我差點兒被狼吃了》等作品也都發表在《兒童時代》上。
《千與千尋》發表到第四期時,銷量打破了歷史記錄,邱士隆覺得應該做點什麼來紀念一下。
想來想去,便想到了請冰心先生為《千與千尋》寫一篇評論文章,如此做法,不僅可以擴大《千與千尋》的名氣,也可以變相為《兒童時代》造勢,進一步提升雜誌的知名度。
以冰心先生與《兒童時代》的關係,邱士隆提出這個請求自然得到了首肯,恰好冰心先生也在看這部。
由她口述,家裡小輩執筆,花了幾天時間寫好這篇評論文章,經過和兒童時代社的溝通,文章發表在了《文藝報》上。
發表之後,確實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讓國內的主流文學界對林為民跨界嘗試兒童文學的第一部作品《千與千尋》受到了無與倫比的矚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