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派人則憤怒於奸商的不道德,竟然幹這種倒買倒賣、投機倒把的事,這要是放在十幾年前,高低得讓他們進去嚐嚐窩窩頭的味道。

同時,他們又對身邊那些買到《世界文學名著文庫》第一卷的人充滿了羨慕嫉妒,有一種愛而不得的矛盾感。

一個多月的時間,《世界文學名著文庫》第一卷在讀者群體當中的熱潮已經逐漸形成。

與此同時,在文學界和學術界所引發的反響也開始顯現。

主持編寫《中國文學史》、《唐詩選》的古典文學專家餘冠英先生髮文高度讚揚了《世界文學名著文庫》的出版,稱這套叢書是“我國出版事業的‘三峽工程’。”

如今這個時候,三峽工程還沒開建,但早已論證多年為民眾所熟知。

著名文學家、翻譯家、詩人,同時也曾擔任過國文社副總編輯的馮至先生也透過媒體發聲,稱讚了《世界文學名著文庫》第一卷的編譯水平。

除了這二位文學界舉足輕重的大家,遠在灣島的林春暉方面也傳來了好訊息。

幾個月前,林春暉帶著米刀來到國文社購買了《世界文學名著文庫》的版權,灣島版《世界文學名著文庫》第一卷的出版只比國文社晚了半個月。

此類文庫性質叢書的出版,在中國、乃至整個華語文化圈都尚屬首次,不僅需要極其強大的專業背景和深厚的人才積累,更需要出版社強大的決心和執行力,灣島那些出版社搞這種規模的叢書想都不敢想。

所以叢書一經推出,便受到了島內文學愛好者的強烈追捧。

島內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葉石濤看過《世界文學名著文庫》的第一卷內容後盛讚國文社“開啟了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功在千秋”。

來自兩岸眾多名家的肯定,讓國文社所有參與《世界文學名著文庫》編審的編輯們深感驕傲的同時,也感到了身上的責任重大。

畢竟,無論從規模、編審水準還是從書目上看,《世界文學名著文庫》叢書都遠超前人,在國內出版業尚沒有可借鑑的先例。

如今第一卷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和讚譽,但國文社的編輯們所面對的壓力反而更大了。

如此浩大的工程,如此完美的開篇,如果不能夠將這個工程完成的盡善盡美,對於所有人來說可能都是一種一輩子的遺憾。

畢竟,能參與這種叢書的編審,可能一輩子也就這一次機會了。

大家如何能不珍惜?如何能不深感壓力?

但不管怎麼說,《世界文學名著文庫》第一卷的成功對於國文社來說還是一個正向的激勵。

從年初林為民剛剛提出這個想法時的不可思議,到集思廣益的論證,再到嘔心瀝血、披星戴月的編審,國文社編輯們的付出終於獲得了回報,也讓大家對後續的工作充滿了動力。

就像林為民曾經說的那樣。

國文社建社四十年,享受了中國文學界獨一無二的先天條件。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推出《世界文學名著文庫》這樣世界性的文庫,是國文社義不容辭的責任。

它將會成為中國出版界的‘萬里長城’,讓所有參與到這套叢書編審工作的編輯名留青史!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