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這些都是檯面下的工作。

對於國文社和林為民來說,他們的工作暫時算是告一段落,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耐心的等待。

而就在林為民忙活著改制方案的時候,雁冰文學獎評委會終於透過《文藝報》向外界通報了第四屆雁冰文學獎的評獎結果。

第四屆雁冰文學獎的評獎範圍是1989至1995年之間發表、出版的作品,可結果卻硬生生拖到了98年的上半年才評出來,如此長時間跨度的評獎過程,自然讓文學界對於這一屆評獎過程和結果產生了諸多質疑。

特別是在去年年初的時候,明明已經傳聞獲獎名單出爐,可評委會愣是一言不發,期間還曾有讓各地出版機構、文化單位增補報送作品的情況,不免讓文學界、出版界眾多人士心生狐疑。

一時之間,關於這一屆雁冰文學獎的謠言滿天飛。

其中流傳最廣的傳言就是,這一屆國文社發表和出版的作品太過於強勢,全面佔領了這一屆的獲獎名單,評選結果出爐後很多評委覺得這種一家獨大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獎項的包容性,因此才會出現臨時讓其他單位增補報送作品的情況。

國文社是國內文學界的至高殿堂,歷來在雁冰文學獎的評選過程當中都是一家獨大,前三屆雁冰文學獎的獲獎作品當中,有超過一半都是國文社發表和出版的作品。

所以這種傳言的出現和傳播,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更兼上一屆林為民因為評獎的事與評委會和文協鬧的很不好看,他現在又是國文社的一把手,更給這一屆雁冰文學獎的評選增添了談資和懸念。

第四屆雁冰文學獎獲獎名單出爐:

程忠實《白鹿原》(修訂本)、王火《戰爭和人》(三部曲)、劉玉民《騷動之秋》、阿萊《塵埃落定》、劉斯奮《白門柳》(第一、二部)。

本屆雁冰文學獎五部獲獎作品,國文社獨佔其四。

《白鹿原》《戰爭和人》《騷動之秋》《塵埃落定》均是最早由國文社發表和出版的作品,僅有一部《白門柳》是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

這一屆雁冰文學獎評獎,國文社再次大獲全勝。

獲獎名單出來之後,迅速便在國內文學界和出版界引起熱議。

五佔其四,國文社在雁冰文學獎的強勢是毫無疑問的。

但這也很符合實際情況,畢竟從最早的第一屆雁冰文學獎開始,國文社就是最大的贏家。

現在誰都能看出來,評委會實際上就是想竭力避免這種情況。

看著這樣的結果不少人都聯想到了去年的這個時間。

當時傳聞獲獎名單已經確定,是四部作品。

現在過了一年,獲獎名單由四部變成了五部,再加上之前評委會要求增補作品的訊息,眾人立刻展開了豐富的聯想。

大家都在猜測,那唯一一部非國文社出版的獲獎作品大概就是增補的結果。

評委會為了這個評獎結果可謂煞費苦心。

現在評獎結果出爐,外界眾說紛紜,但這並不妨礙雁冰文學獎的頒獎。

4月20日,第四屆雁冰文學獎正式在人民的會堂舉行頒獎儀式。

會場內聚集了數百人,其中包括了文協、文聯的領導,眾多作家、評論家和編輯,另外還有一些出版社和文學單位的領導,頒獎現場的氣氛如往屆一樣熱鬧。

林為民坐在前排的位置,臉色淡然,從容不迫。

臺上正在舉行頒獎儀式,五個作家裡四個都是國文社的熟人,他對這種局面很滿意。

評委會可以影響評獎結果,但無法影響國文社在雁冰文學獎的強勢地位。

這就是實力!這就是積澱!

熱鬧的頒獎儀式結束,林為民與熟人們寒暄了幾句,又對程忠實幾位獲獎作者說道:“這會兒你們還要接受採訪,我就不打擾你們了,晚上我讓車來接你們,在飯店給伱們慶功。”

幾人應了一句,林為民便離開了。

到了晚上,車子將今天的幾位獲獎作家送到了燕京飯店的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