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國營企業和那些抱著鐵飯碗的工人來說,這當然是個噩耗。

可對於更廣大的人民群眾來說,卻代表著生活正在變得越來越好。

社會上經濟活動的變遷,反映到文學圈或者是文壇同樣有跡可循。

改革文學自誕生之日起因為其題材和內容緊扣當下,內容多積極正面,這幾年的發展越發的蓬勃。

可在這種烈火烹油之下,越來越多“變種”的出現,讓改革文學也在逐漸產生變化。

泥沙俱下,若著重審視這些所謂的“改革文學”,就會發現有些以改革示人的作品往往流於表面,恐怕用不了多久就會走上“傷痕文學”的老路。

自去年起,不斷有作家提出的“尋根”,正在逐漸形成一股潮流,“尋根文學”已經蔚然成風。

很多人從故紙堆裡翻典故,將黃安儀的《小鮑莊》、謨言的《紅高粱家族》、陸天明的《泥日》,甚至連林為民的《套馬人》等都歸結成了“尋根文學”。

從傷痕文學,到改革文學,再到尋根文學。

隨著中國社會的不斷變化,人的思想意識也在發生著變化,文學也自然而然的發生了嬗變。

聊著宏大的命題,其他幾人不自覺的被林為民給帶偏了。

石鐵生好不容易醒悟過來,“這種事你林大主編操操心還可以,像我們這些爬格子的人,只能聽一聽。”

他說完話,餐桌上的氣氛又輕鬆了起來,大家很快轉移了話題。

謨言聊起了他家的孩子,於華說起了分別的嬌妻。

林為民忍不住調侃起了石鐵生,“鐵生啊!你的西米啥時候來燕京啊?”

提起程西米,石鐵生黝黑的臉上露出幾分羞澀。

那年林為民帶石鐵生去西安追愛,回來是有打算想辦法把程西米的工作調來燕京的,可卻被程西米拒絕了。

所以這兩年,兩人一直是分隔兩地,只能透過寫信的方式聯絡,連電話都很少打。

林為民瞧著石鐵生的模樣,都忍不住替他著急。

“過了年都三十七了,你得上點兒心啊!”

林為民的語氣如同老農看著自家不下蛋的公雞發愁。

“你不為自己考慮考慮,也得為我叔兒考慮考慮啊!”

他句句扎人心,攪得石鐵生連吃肉的興致都淡了下去。

石鐵生放下筷子埋怨道:“你還讓不讓人好好吃飯了?”

林為民見石鐵生沒有反應,嬉笑道:“要不要我給你出個主意?”

聽著這話,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林為民的身上。

石鐵生眼看著奔四十了,他的終身大事不光家人關心,朋友們也很關心。

石父眼神灼灼的盯著林為民,期待著他的高論。

石鐵生了解林為民,知道他那主意一向都很餿,正準備岔開話題。

卻聽石嵐問道:“林大哥,你有什麼好辦法?”

林為民一臉神秘,“小孩子家家的,別打聽那麼多!”

石嵐頓時拉下了臉,她都要大學畢業了,聽著這話狠狠的給了林為民一個白眼。

林為民毫不在意,對石鐵生招招手,“附耳過來,我有一計教你!”

石鐵生很是無奈,但礙於老父親殷切的眼神,只能乖乖的湊了過去。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