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這部散文集和國文社以前出版的所有散文集都不一樣,它起於籍籍無名,可在出版當月便有一飛沖天之勢。

圖書銷售在後世所謂“暢銷書”橫行之前,一直都是長尾效應。

所以照現在的趨勢,這部散文集只要後面不啞火,賣個百八十萬冊簡直不要太輕鬆。

國文社的同事們最近在聊到《文化苦旅》時,口中的驚歎和臉上的不可思議就沒停過。

而且大家還知道,這部散文集是林為民主動向於秋雨約來的,這就更神奇了。

要不是這次《文化苦旅》要出版,國文社很多編輯甚至沒有聽說過中國文學界有於秋雨這麼個人。

林為民不僅知道他,竟然還約人家出散文集。

現在散文集的銷量爆了誰不得說一句林總編慧眼如炬、高瞻遠矚?

難怪人家年紀輕輕就能當總編!

所以,《中華散文》編輯部對於於秋雨的新作品寄來,肯定是舉雙手歡迎的。

“要是算上伱們通文社的《九州英雄志》,我們國文社現在已經有五份刊物了!”

程早春在說這句話時,不僅僅是感嘆,更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驕傲。

國文社現在擁有的刊物有《當代》《新文學史料》《文學故事報》《九州英雄志》,以及新成立的《中華散文》。

《人民文學》早年是國文社和文協共同主管的,這兩年分家了,成了文協那邊的刊物,出版社也變成了作家出版社。

《當代》創刊於1979年,主攻純文學領域,刊發作品型別繁雜,包括、散文、報告文學、詩歌等多種文體。一開始是季刊,然後一步步改版到雙月刊、月刊,銷量在這些年裡穩步上升,多年來已經是國內純文學刊物領域的一哥。

《新文學史料》是季刊,比《當代》創刊早一年,刊發的主要內容是現代文學史上各個時期重要代表人物的文章及回憶錄,因為是專注於現代文學史料的記載,所以銷量一直不高,十萬份到二十萬份之間,但勝在穩定,而且因為刊物定位獨特,在國內文學界擁有獨一無二的地位。

《文學故事報》創刊於1985年,屬於週報,以文史類文摘內容為主,前幾年銷量也一直穩定在每期四五十萬份銷量之間。

然後就是才發了兩期的《九州英雄志》,創刊號銷量破百萬份,目前第二期發行半個月時間,發行量已經突破了140萬,國文社的所有人都知道,這份刊物打破國文社刊物銷量天花板是遲早的事。

大家對於這份刊物唯一的懸念,是它的銷量能否超過國內通俗文學刊物的天花板《故事會》。

細數國文社如今擁有的這幾份刊物,要銷量有銷量、要地位有地位、要影響力有影響力,所以程早春的驕傲也是有理由的。

一社五刊,放在中國出版界,獨領風騷!

享受了幾秒成功的餘韻,程早春拍了拍林為民的肩膀。

“為民啊,得再接再厲啊!”

林為民橫掃了程早春一眼,你還想給我畫大餅是咋地?

感受到林為民的不滿,程早春有些尷尬的轉移起話題。

“於秋雨的那部散文集賣的不錯,我看最近可以趁熱打鐵多出兩部散文集。”

“嗯,策劃已經在做了。”

切換話題失敗,程早春灰溜溜的離開了《中華散文》編輯部門口。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