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一社五刊(第2/3頁)
章節報錯
佟鍾貴堅定的搖了搖頭。
他這幾年在寫作上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已經是國內文學界的青年作家當中的佼佼者,所以對職位這種事並不看重。
之前要去通文社,無非也是想跟林為民一起工作。
“好。既然你這麼想,那就安心在《當代》待兩年吧,以後有機會再說。”
“謝謝林老師。”
佟鍾貴明白林為民的意思,《當代》有資歷、有能力的前輩太多,需要論資排輩,他想在職位上有進步只能等著。
可佟鍾貴不後悔,相比散文,他還是喜歡。
國文社的新刊物是由《當代》的散文欄目分出來的,刊物內容以散文為主,名字都起好了。
《中華散文》。
這份刊物在中國的期刊界應該也算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富二代”,底子是《當代》打下來的,國文社副總編李曙光任主編,再配合國文社各個編輯室抽調出來的精兵強將,註定了會成為國內文學界散文領域的重要刊物。
佟鍾貴是自己人,有了好事,林為民當然會首先想著他,但也不會強求。
有著眾多的先天優勢,所以《中華散文》的籌辦對比《九州英雄志》的過程要簡單很多。
唯一值得花心思的,反而是人事這件事。畢竟是多了一份新刊物,又多了幾個位子,僧多粥少。
好在經過這段時間的溝通,已經解決的差不多了。
又過了兩天《中華散文》編輯部正式掛牌成立,辦公室就在國文社西南三樓。
新成立的《中華散文》編輯部,由李曙光任主編,當代文學一編室的主任李新兼任副主編,當代文學二編室副主任榮陪香任執行副主編,手下四個責任編輯。
這個陣容,可比《九州英雄志》創刊時的大小貓兩三隻強多了。
人家的稿件也不用愁,《當代》的散文稿件源源不斷的供給,這份新成立的刊物壓根就不知道“缺稿”這兩個字怎麼寫。
於秋雨還特地應林為民的邀請給《中華散文》刊物寄來了幾篇散文作品。
上個月,於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剛剛出版,首印2萬冊,在國文社每年出版的幾百種圖書當中顯得平平無奇。
可就是這部看起來平平無奇、作者在文學界也毫無聲望的散文集,竟然在上市半個月內便售罄,國文社不得不緊急加印3萬冊,本以為少說也能支撐個把月。
沒想到不過一週多時間,各地書店的庫存再次告急。
這回國文社終於相信,社裡好像又出了個大爆款。
第二次加印,印刷量直接飆升到了10萬冊,總算是緩解了市場和讀者們對於這部散文集的渴求。
但讓國文社所有編輯們想不通的是,它憑什麼啊?
《文化苦旅》的書稿社裡好幾位資深編審都看過,這些散文作品寫作水平是很不錯的,但缺點也不少,光是編審們給挑出來的用典錯誤就有幾十處。
最關鍵的是,國內的圖書界這麼多年來,就沒有散文集大賣的先例啊!
自新文化運動以來,國內文學界出的散文大家不少,很多作品也為國人所熟知,有的作品因為上了教科書,甚至是家喻戶曉。
可無論是多大的名家,他們的作品結集出版後,通常前期銷量都是不溫不火的,但勝在一個長盛不衰,所以總的銷量還是不錯的,這指的是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