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林為民的要進教材,先得從九年義務教育這件事說起。

從86年開始,國家正式實行九年義務制教育,到如今已經進入了第三個年頭。

如今全國各地的中小學用的還是78年人教社版的十年制教材,實際上教材的更新並沒有跟上政策的變化。

86年教育部頒佈了《全日制中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為的就是對教材進行修訂,可惜這種修訂只是縫縫補補。

十年制改成了九年制,發生的變化是根本性的,教材改革迫在眉睫。

今年1月份,教育部剛剛頒佈了《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中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要求人教社要編寫“六三制”和“五四制”教材各一套。

這次新教材改革,林為民的作品就成了人教社的“素材庫”之一。

“真沒想到啊,為民的都上教材了!”曲小偉感嘆道。

“也算合理吧。只不過沒想到會這麼快,我以為怎麼著也得等他到四十歲的時候。”姚淑芝說道。

曲小偉問道:“鄭國,具體情況知道嗎?比如上哪個年級的教材?選的哪部?”

鄭國搖頭,“現在怎麼可能知道?你以為編寫教材是過家家?這次教材改版是大改,沒有幾年的功夫完不了。人教社那邊只是剛接到了這個命令,我就是聽了個信兒。”

眾人聞言有點遺憾,這樣的情況屬於吃瓜吃到一半,有點不太盡興。

劉海燕道:“大傢伙猜猜,為民哪部能上教材?”

聽她這麼一說,眾人頓時又來了興趣。

程西米率先道:“《霸王別姬》。”

劉海燕立刻否定,“不可能,《霸王別姬》的導向不適合學生閱讀,不可能被選上教材的。”

劉海燕是中學老師,很清楚語文教材課文的選擇標準,“教材上的課文應該具有典範性,文質兼美,難易也要適度。”

曲小偉道:“我覺得《套馬人》吧,其中巴音和巴特爾少年時代在內蒙草原那一段應該很符合教材的要求。”

眾人點頭,覺得他的這個想法很靠譜。

“我覺得《大明王朝1566》也不錯,有很多段落都值得節選,還跟歷史沾邊兒。”姚淑芝道。

“淑芝說的不錯,《大明王朝1566》確實很可以。不過你們就沒想過為民的那幾篇短篇嗎?”石鐵生沉吟道。

大家聞言都愣了一下。

確實,剛才在想的時候,大家都下意識的忽略了林為民的短篇。

不是大家想不起來,實在是林為民的短篇數量太過稀少,而且年代久遠。

“鐵生這麼一說,我覺得為民最開始那篇《一分錢的事》倒是挺符合課文的選擇標準的,正面、積極,同時又有現實意義。”

“對啊,那篇還得了全國優秀短篇獎來著。這麼一說,還真挺符合的。”

教材的編寫過程以年計數,眾人興致勃勃的討論著遠在天邊的事,卻把林為民這個當事人給晾到了一邊。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