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把惠豐堂的從上到下挖過來張羅兩天,婚禮的事就算齊活了。

早年間,燕京有八大堂,內設戲臺,唱大戲,做的都是大型宴會,規模大到可以同時容納五六百人就餐。

當時BJ,這些堂是最高階的、面向社會的飲食場所。那個時代最著名的京劇演員,基本也都唱過“堂會”。

到如今,燕京的八大堂早已名存實亡,僅存主做魯菜的惠豐堂。

婚禮的前兩天,林為民忙的腳不沾地,外地來的人有點多。

其中有一部分是文研所的同學,如程時旭、黃宗翰、金瑩、姜子隆等,這些同學來了十多個人,其他人來不了的,也給林為民打電話送了聲祝福。

還有一部分是林為民發掘的作家們,如於華、陸遙、二月河等。

婚禮前一天,林為民請同學們吃飯,叫上了當年在文研所的幾位老師。

距離在文研所學習已經過去了近九年時間,大家藉著這次機會再見面,唏噓不已。

席間聊起大家這些年的變化,有說不完的話。

幾位老師當中,當初的所長許剛和唐玉秋已經退休了,其他人倒是還在崗,小井從當初的圖書管理員變成了井館長,被大家調侃好一會兒。

比起老師們,同學們的變化就更大了。

結束了文研所的學習,大部分同學回到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創作成績都比以前出色,其中尤為突出的有幾個人,林為民、姜子隆、黃安儀、顧樺。

這幾人如今已經成了國內文壇中青年作家當中響噹噹的存在。

剩下的大部分同學當中有幾人放棄了寫作道路,比如曲小偉、比如張林,讓大家都很惋惜。

除了這些人,與其人的發展有高有低,相差並不大。

程時旭在同學之中算是發展不順的,當年獲得全國優秀短篇獎,進文研所學習成了他青年時期的高光時刻。

文研所學習之後沉寂了好幾年,前幾年在林為民的幫助下又去武漢大學進修了一番,回到省裡的文藝研究所倒是有了起色,連續發表了幾篇作品,算是端住了飯碗。

這次見到林為民,程時旭很激動,之前如果不是林為民的幫助,他都不知道自己未來的出路在哪裡。

跟程時旭比,金瑩的發展是讓所有老師和同學都意外的。

誰也沒有想到,當年班裡那個古靈精怪的小女生,竟然能在而立之年便成為一省文協領袖。

不僅如此,金瑩在寫作上的成績也頗為優秀。在班裡算不上第一梯隊,但至少是第二梯隊的扛把子。

大家交流著這些年來的生活和工作,聊著聊著,免不了提到了英年早逝的郭育稻。

朋友聚會,不在的那個永遠是大家話題的焦點。

郭育稻是同學中間走的最早的一個,而且是英年早逝,每次見面總是能激起大家無限的惋惜和哀傷。

正在大家沉浸在低沉的氣氛當中時,程時旭突然問道:“誒,安儀這次怎麼沒來呢?”

有幾位同學的眼神凝聚在他身上,跟看智障差不多。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