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為民看著書店上的最後一個名字,笑道:“你們出版社的準備確實很充分,連《狩獵》都列了出來。”

加里揚作為談判代表有些自得,“這是自然。林,我們出版社可是非常有誠意的。”

林為民卻道:“不過你們知不知道,《狩獵》這部我已經決定在短時間內不會出版?”

加里揚有些意外,“為什麼?”

“原因很複雜,一時半會跟你解釋不清楚。”

見林為民不願意多說,加里揚有些遺憾,“那好吧,既然如此,看來這部要從書單當中劃掉了。”

劃掉了《狩獵》,書單上僅剩下四本書的名字,也是近幾年來林為民作品當中海外出版最多和成績最好的幾部。

《霸王別姬》、《套馬人》、《追兇》和《燃燒》。

有了上一次的談判經驗,加里揚這回吸取了教訓,沒有再跟林為民絮叨,而是直接開價。

15%的版稅,四部首印冊數從15萬冊到30萬冊不等,誠意十足。

從伽利瑪出版社的表現來看,龔古爾文學獎的影響力確實非同凡響,林為民痛快的簽下了出版合同。

出版事宜商定過後,時間來到晚上,伽利瑪出版社特地為林為民舉辦了一場歡迎晚宴。

在主編安德烈的介紹下,林為民認識了一圈出席的嘉賓。

這些人當中有不少都是曾經獲得過龔古爾文學獎的作家,寫《榿木王》的米歇爾·圖尼埃、寫《動物園》的伊夫·納瓦爾、寫《安娜·瑪麗》的呂西安·博達爾……

這些人有一個統一的標誌,那就是都是由伽利瑪出版社捧紅的。

由此可見伽利瑪出版社對龔古爾文學獎的影響力,在場的人對於這樣的結果似乎也習以為常。

除了作家,晚宴上還來了幾個電影圈的導演。

後世提到法國電影流派,很多文藝青年印象最深刻的可能是所謂的“新浪潮”電影和導演們。

但實際上,在法國的電影圈裡,還有一批比新浪潮更加文藝的電影人。

這群電影人沒有什麼核心宣言,也極少成群結隊的出現在電影圈,但他們兩個共同的特點。

其中之一是,這群人普遍都居住在塞納河左岸,所以他們又被法國人稱為左岸派。

另一個特點是,這群人基本都有文學創作經歷,他們在成為電影人之前很多都是作家或者編劇,這樣的經歷直接影響了他們的電影風格。

文字出身的經歷註定了左岸派電影人與法國文學圈的交往很密集,只是經過了六十年代的鼎盛時期,左岸派導演們如今已經風光不再,而漸漸都被歸到了引爆法國的新浪潮導演當中去。

阿倫·雷乃是左岸派導演的中堅力量,同時也是法國人所共推的新浪潮旗手。

1959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廣島之戀》獲得第1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1961年執導劇情片《去年在馬里昂巴德》獲得第2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1980年,執導劇情片《我的米國舅舅》獲得第3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伽利瑪出版社能邀請到這位大導演,讓林為民很意外。

林為民當初在文研所學習時去小西天看內參片,其中就有阿倫·雷乃的《廣島之戀》。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