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哪兒管什麼出版還是發表,只要能印成鉛字就行!

年輕人滿是激動的握住林為民的手,“謝謝,謝謝,謝謝您,林老師!”

林為民使勁將手抽出來,“好了好了,先別激動……”

安撫了一下年輕人的情緒,林為民接著叮囑,稿子他並沒有完全看完,做出採用的決定很大膽。

未來少不了需要年輕人配合改稿,但這都要等編輯部的同事們審完稿之後再決定。

而對於年輕人來說,自己的能出版已經是邀天之幸了。

改稿?那不是理所應當的嗎?

反正他家就在國文社對面,有問題了隨時溝通,簡直不要太方便。

聊完了稿子的事,林為民便將年輕人送走了。

等他再回來,林為民發現桌上的稿子已經不見了。

扭頭找了一下,在賀啟智的手裡。

柳蔭搖著頭,語氣中帶著感嘆,“我就弄不明白了,為什麼為民你找來的作者和作品來路都那麼不正呢?”

“這話說的,什麼叫來路不正啊!”林為民不滿道。

“就是說你是歪門邪道呢!這都沒聽出來?”姚淑芝調侃道。

同事們笑成一團。

那邊,剛看了開頭幾萬字的賀啟智抬起了頭。

“為民啊,我覺得你現在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一點?要是按照開頭的質量,其實放到咱們刊物上也不是不可以。”

林為民笑著說道:“關於叢書的事,其實我是有一些考量的。”

大家見他這麼說,神色正經起來。

“之前也和大家說過,我們這次的長篇叢書不光是要篩選已經發表過的作品,還有那些遺珠之憾,包括髮表等待週期過長的作品,這裡面當然有為了縮短稿件發表週期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為了能讓讀者有新鮮感。

除此之外,大家這幾天篩選稿件,可能也會發現,我想留下的作品更多的還是通俗性較強的作品。

叢書是新瓶裝舊酒,要全是舊酒,味道還寡淡,喝著就沒意思了。

強調通俗性,是在跟我們《當代》做區分,我們的叢書不光是要圈定以往的讀者群體,更要開闢新的讀者。

小呂的這部,要是放到水準整體差一些的時候,確實是可以發表的,但我覺得那樣還不如干脆放到叢書裡面來。

只要叢書的銷售情況能夠達到預期,我相信對於小呂的加成,不會弱於在《當代》發表的。”

眾位同事聽完林為民的想法,沉吟片刻,不得不承認林為民想的就是比大家要高遠不少。

他是從編輯部的整體出發考慮問題,而不單單是從稿件水平的角度。

難怪社裡會考慮給他加擔子!

賀啟智心裡感嘆,一隻手撫摸著小呂的稿件,首頁上赫然寫著四個字。

今天就兩更了。太累了,我得緩緩。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