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為民想了好一會兒,才明白自己之所以會有八十年代搞文學很賺錢這個念頭,完全是因為倖存者偏差的原因。

要知道他除了在穿越來的頭一年之外,剩下的時間幾乎都是在專業文學創作領域撲騰,身邊接觸的無不是在國內有名有姓的行業翹楚。

哪怕是最近因為作品沒辦法登上全國性文學刊物而倍感苦惱的程時旭,想在一般的地方性雜誌上發表點東西,也不費什麼力氣,靠稿費發家不太可能,但維持生活是沒有問題的。

“您怎麼會想到找我呢?”林為民問道。

張奇笑起來,“說起來有些不好意思,我是聽說了您之前在米國出版,得了很大一筆稿費。”

“那我這是屬於露財了!”林為民玩笑道。

兩人又聊了幾句,張奇詢問林為民是否願意捐助一些款項,林為民沉吟不語。

張奇見狀,問道:“您是有什麼顧慮?不妨直接跟我說……”

張奇語氣誠懇的說完,林為民仍舊在思考著。

他現在有錢這件事,屬於名聲在外。

今天張奇找上門來化緣,他不捐是不合適的。

而且林為民自覺這幾年靠著寫作他確實也賺了不少錢,偶爾回饋一下社會也能讓他有些除了寫作所取得的成績以外的成就感。

既然肯定要捐,那麼要捐多捐少,捐的錢要用在哪裡,就是個問題。

林為民沉吟道:“我能問問,這筆錢如果我捐了之後,您打算怎麼用嗎?”

“我的想法是想成立一家基金會,如果籌集到了資金,資金的用途會有幾個方面。

一是對於條件貧困的作家給予一定的補貼,其中就包括我之前和你說的那些情況;

二是一些有助於推動文學發展的文化事業,比如可以為學校捐贈圖書,舉辦閱讀活動等等;

三是,如果有餘力的話,可以舉辦全國性的文學獎項、文學工程。”

張奇說完這幾點之後,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這些都只是我個人瞎想的,真正能做多少事,還是要取決於能募來多少錢。要是錢少,就做好我最初的想法,幫幫那些條件貧困的同志。要是錢多了,我們能做的事自然更多,那就美了!”

林為民頷首道:“成立基金會是個好想法,是透過文協來做嗎?”

“還沒有具體的章程,我最近也在跑這件事。你也知道辦基金會在我們國家的難度,唯一確定的就是基金會的名字。”

1981年基金會這個舶來品才進入中國市場,對於國人還是個新鮮事物。

三年前由於全國婦聯、總工會、共青團等多個全國性社團和單位共同發起了我國第一家全國性基金會——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標誌著我國基金會的從無到有。

此後一批基金會相繼成立,如1982年宋慶齡基金會、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相繼成立。

但由於我國對於基金會的運作管理我國尚無明確的管理規定,政府部門在審批基金會的程式上是慎之又慎。

看看這幾年成立的那些基金會的名頭就能知道,哪怕是文協這種單位想要申請辦一個基金會,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哦?叫什麼名字?”林為民饒有興致的問道。

“中華文學基金會,這個名字你覺得怎麼樣?”張奇說完,一臉期待的看著林為民。

中華文學基金會?

這麼耳熟呢?

林為民一拍大腿,想起來了,穿越之前他在大學裡就參加過中華文學基金會舉辦的閱讀活動,還了解了點這個基金會的歷史。

這個基金會,不簡單啊!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