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直到1981年,梁曉聲都32歲了,仍是個單身漢。

林為民去年認識梁曉聲的時候,他跟妻子焦丹剛剛結婚一年時間,焦丹是個賢惠的女人,從來沒有介意過樑曉聲的家庭。

如今兩人結婚了,梁曉聲依舊是每個月往家裡匯錢,也就是因為有了稿費的支援,才讓他們這個小家的生活滋潤了些。

現在燕影廠希望梁曉聲當這個文藝部主任,當然是升職,而且工資每個月也會多幾塊錢,一年就是幾十塊錢。

可梁曉聲更怕因為升職影響他的創作,他現在也算是小有名氣的青年作家,去年在《當代》發的《今夜有暴風雪》是部中篇,稿費總計七百三十多塊錢,抵得上他一年多的工資。

如果因為升職影響了創作,對於梁曉聲來說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

林為民聽完他的話,點了點頭,“我理解伱!”

對於八十年代的人來說,工作是一輩子的事,在他們的字典裡沒有裁員、下崗,老老實實上班,是很多人的信條。

升官當領導,對於有些人來說可能很重要,但對於相當一部分人來說,並沒有那麼重要,他們更覺得靠自己的勞動和工作掙錢踏實。

梁曉聲為人質樸,他不在乎當不當領導,更在乎自己能不能為家裡分憂。

當了領導,看似光鮮亮麗,工資還提了點,可真要是為此耽誤了創作,光是稿費的損失就夠他心疼的。

梁曉聲期待的望著林為民,等待著他的意見。

林為民沒有讓他等太久,說道:“曉聲,我覺得你不是個適合當官兒的人。”

“我也知道。”

林為民接著說道:“在我眼裡,你是個出色的作家,未來是可以有大作為的。對別人來說,當官可能是個好事。但我覺得,對你來說,這是個浪費。”

林為民的稱讚讓梁曉聲的眼中燃起了亮光,但他又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我能有什麼大作為,能多寫出幾篇來我就知足了。”

林為民笑道:“你得相信我的眼光,我這個人看人還是很準的!”

梁曉聲並不覺得林為民是在吹噓,別看他比自己年輕了近十歲,但無論是在寫作上所取得的成績,還是在工作上所取得的成績,都是自己望塵莫及的。

尤其是在工作上,林為民作為《當代》的編輯,挖掘了一大批青年作家,如今都已經在國內文壇嶄露頭角。

陸遙、於華、馬原、汪碩、石鐵生……

這些名字交替閃現在梁曉聲的心中,讓他對林為民欽佩不已。

面對林為民的肯定,他心中有些激盪。

這時林為民又說道:“而且……”

林為民望著梁曉聲的眼睛,真誠的說道:“你一旦當了官,可能不會過的像現在這麼開心了。”

梁曉聲看向林為民,眼中閃過幾分感動。

他沒有想到林為民連這都考慮到了。

“如果你沒有寫作的天賦,我可能不會對你說這些話,因為這可能會耽誤了你的前程。

可在我眼裡,你是個有天賦和潛力的作家。

我相信寫作不僅是你喜歡做的事,也會是為你贏得與生活抗爭的手段。

堅持走這條路,不僅會解決你在生活上的問題,也可以讓你活的愉快些。

何樂而不為呢?”

林為民說完這些話靜靜的看著梁曉聲。

片刻後,梁曉聲的臉上露出笑容,“為民,你說的沒錯。”

拋開了心裡的壓力,梁曉聲臉上的笑容更加暢快。

林為民這才問道:“你怎麼會想到找我來給你這個意見呢?”

梁曉聲解釋道:“我只是覺得你可能也會有跟我有一樣的困擾。”

林為民是《當代》的編輯,兼職寫作,現在是編輯部的副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