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一週時間,林為民被海外稿費的事弄的焦頭爛額,現在有了外匯賬戶,以後他就不需要再為這件事發愁了。

看著銀行賬戶裡那歲月靜好的七十多萬米刀,林為民心懷大暢。

哼著小曲兒回到國文社,一進辦公室就看到一個熟人。

“曉聲?你怎麼來了?”林為民笑著問道。

榮世輝說道:“曉聲同志等你快一個小時了。”

“有事啊?”

“嗯,有點。”梁曉聲的表情有幾分靦腆,透著與他年紀不相符的一股質樸。

林為民意識到辦公室可能不是說話的地方,他將梁曉聲拉到了樓上招待所的空房間。

“這裡沒人,說話方便。”

梁曉聲笑了笑。

“說說吧,找我有什麼事?需要我幫忙?”林為民道。

梁曉聲搖頭,道:“是有件事,我拿不準主意,想讓你幫我參考參考。”

林為民有些意外。

他和梁曉聲去年才認識,除了工作上的溝通,日常交流並不多,甚至沒見過幾次面,看他這意思,應該是遇上什麼難以抉擇的事了,可怎麼會找到自己呢?

心裡這麼想著,林為民嘴上道:“說說看,我可不一定能幫得上忙。”

梁曉聲便將他的事說了出來。

原來是前幾天燕京電影製片廠的領導找他談話,希望提名他來當廠裡文藝部的主任。

“我現在很猶豫!”

林為民疑惑:“猶豫?為什麼要猶豫?”

梁曉聲現在是燕影廠的編劇,當上他們廠裡的文藝部主任,怎麼著也算是升職了吧?

“當了主任,要管行政上的事務,每天不知道要耽誤多少時間。我怕影響創作,少了稿費這項收入,經濟上不好幫助家裡了。”

梁曉聲說完這些話,林為民心中有些理解了。

以前兩人交流時,梁曉聲曾和他說過家裡的情況。

在他後世大火的作品《人世間》中的周家,就是以他自己的家庭為原型。

梁曉聲父親是新中國第一批建築工人,常年支援三線,家裡五個孩子,梁曉聲排行老二。

在他的童年記憶裡,都是母親在操持這個家,父親一個人的工資要養活一家七口人,殊為不易。

高中畢業後,梁曉聲到龍江省插隊,成了生產建設兵團的一名戰士。

此後因為表現優異,他被推薦去上大學。

可當時他家裡條件困難,家裡大哥更是因為生活上的打擊而產生了精神問題。在這個節骨眼上,梁曉聲不敢跟家裡提出去上大學。

因為上大學就意味他不僅不能給家裡寄錢了,還要衝父母伸手要錢。

就這樣,梁曉聲放棄了連隊推薦他上大學的機會。

老天總是會眷顧那些認真生活的人。

在梁曉聲下鄉的第七年,連隊第二次推薦他上大學,這次他壯著膽子給父親寫了一封信,希望父親可以寄過來200元錢,他想爭取上大學。

父親收到梁曉聲的信後,很快便湊了200元錢寄了過去,而梁曉聲也很爭氣,成功被複旦大學錄取。

77年梁曉聲大學畢業,被分配到BJ電影製片廠文學部,那一年他28歲,是製片廠文學部最年輕的編輯。

按說像他這樣從名校畢業、又有工作也體面,是不愁找物件的。

可事實卻是,梁曉聲每個月工資49塊錢,要拿出一半來寄給家裡,剩下工資也就夠維持生活而已,根本沒有積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