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到了1982年,港元在一年之內經歷三次危機,香江經濟遭受到沉重的打擊,香港決定與米刀實行固定匯率,一美元兌換7.8港元,形成了聯絡匯率制度並一直延續至後世。

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米刀匯率已經無限逼近2:1,換算一下,電話那頭給出的千字十港元,大約就是千字兩塊五毛多錢。

行業內,文章首發和轉載的稿費差很多時候可以達到三四倍的差距,如果換算一下,其實還算可以。

但問題是,林為民在自家單位發表作品都是千字十五塊的標準,這回《當代》發《情人》是老懞和老覃軟磨硬泡在降到千字十二塊。

對外要稿費唯唯諾諾,對內要稿費重拳出擊?

這不是林老師的風格。

況且他又不是沒有在國外發表出版的經歷,《霸王別姬》這一年多給他賺了二三十萬米刀,現在回過頭來撿這千字十塊港元的小便宜。

那不是自掉身價?

他還沒那麼目光短淺。

跟顏文景聊了一會兒,林為民本正打算離開,顏文景辦公桌上的電話再次響起。

“喂,伱好!”

林為民和顏文景示意了一下,就準備出辦公室,沒想到顏文景聽了電話那頭說了兩句話,又朝林為民招了招手,示意他留下。

結束通話了電話,林為民問道:“領導,什麼情況?”

“還是香江那邊的電話,估計還是想再跟你談一談,再等一等吧。”

林為民有些不耐煩,看了看手錶,勉強道:“行吧。”

又等了十多分鐘,電話終於再次響起,這次換林為民接電話。

“喂,林生,你好,我是《星島晚報》的副主程式設計易秋。”

上來就自報家門,稱呼上少了一個字,別看這一個字,但在香江卻是地位的差別。

程易秋之所以這麼叫,主要是為了體現他對林為民的尊重。

林為民後世好歹也看了數不清的香江電影,對於這點語言習慣自然是瞭解的。

“程主編你好!”林為民客氣的說了一句。

“哈哈!真是不好意思,之前是我託古先生向您提出轉載請求的。我們倆的溝通可能出了點問題,我跟他說的是人民幣千字十塊。”

千字十塊人民幣,那便是千字三十四塊港元。

看似提高了三倍不止,但放在如今香江的報刊界,千字三四十塊錢,屬於象徵式的稿費,每天給報紙供稿的作者當中,獲得這個檔次的稿費的供稿者是最多的,毫無名氣,文章質量乏善可陳。

很多人壓根就不是衝著這點稿費寫稿的,完全是因為興趣,所以叫象徵性的稿費。

林為民再次搖頭,心中對於程易秋這人的觀感再次下降。

“程先生,我想你還是想清楚之後再來和我談吧,或許你們報社還是別轉載我這部了。”

林為民還是沒忍住,說了一句尖酸刻薄的話,這人前倨而後恭,口惠而實不至,做事小氣的緊,反反覆覆,真是讓人倒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