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晚報》自38年創報,發展一直非常平穩,穩居香江的一線報紙。

到1954年,創始人扈文虎的女兒扈仙接過家族遺產,大力發展旗下報業,並於1972年將《星島日報》、《星島晚報》、《星華日報》、《英文虎報》等媒體進行整合,成立了香江星島報業,以集團軍作戰的形式很快便成為香江首屈一指的傳媒集團。

扈仙本人更是成為香江“報業女王”,名氣不亞於乃父當年,財富更是更勝一籌。

進入八十年代,香江報業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各家報紙、雜誌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總是花招百出。

《星島晚報》自六十年代起便吃到了大尺度內容的紅利,程易秋作為報紙的副主編,對於這一類的內容自然異常的敏感。

香江的讀者對於愛情是有偏愛的,尤其是帶肉戲的,這也是為什麼郭良蕙、李碧華、張愛玲、亦舒等諸多女作家的作品會在香江受到歡迎的原因之一。

《情人》在氣質上與這個年代很多香江女作家的作品都有不謀而合之處,同時文筆更加細膩老道,對於男女主角的愛情,兩人之間的兩性描寫,無不是豔妍流美,婉轉誘人,比之如今市面上流行的那些愛情,高出了不知幾籌。

程易秋在徵詢了幾位看過《情人》的讀者意見之後,便果斷找到了老朋友古蒼梧,提出了希望轉載《情人》這部。

他也是透過古蒼梧之口才知道,原來《情人》這部婉轉豔妍的作品竟然是出自於一位內地作家之手,更讓人驚訝的是這人居然還是個男的!

原來《八方》上的那個“林為民”不光是筆名,還是個真人。

不過這樣一來反而更好辦了,內地與香江之間的稿酬差距是以十倍、百倍計的,估計連個新人的價錢都用不上就能拿下這部的轉載權。

可程易秋萬萬沒想到,自己的如意算盤還沒等打響呢,就被對方一巴掌甩在了地上。

“現在怎麼辦?”

程易秋看了看老友,猶豫片刻,“要不然,你再打個電話,商量商量?”

古蒼梧忍不住給了他一個白眼,“要打電話你打吧,我可沒那麼厚的臉皮,這位林先生脾氣大的緊!”

程易秋無奈道,“那,給他加十塊港紙!”

古蒼梧徹底無語,他覺得老友自從當了這個副主編之後,真的完全變了,滿身商人的銅臭味和吝嗇。

“你自己跟他說吧。”

古蒼梧打定了主意不再摻和老友的破事,抱著手走到一邊。

程易秋頓時陷入進退兩難之境。

猶豫了片刻之後,他還是決定再打一個電話。

之前他純粹是抱著撿便宜的心態,現在既然撿不到便宜了,那就給個相對高一點的價格。

做生意嘛,不丟人!

顏文景聽著林為民語氣極為不耐的說了幾句,便放下了電話,關切道:“怎麼回事?”

“《八方》的編輯,說香江有家報社要轉載《情人》,給了我一個千字十塊港元的價格。”林為民簡單的解釋了兩句。

香江現在還在英國人轄下,港元自誕生之日起便是英鎊的附屬貨幣,到1972年由於英鎊的連續貶值,英國宣佈實行浮動匯率,香江經濟由於港元與英鎊繫結,遭到沉重打擊,於是與英鎊脫鉤。

同時由於香江自身的經濟體量太小,港元作為貨幣流通範圍狹窄,必須跟強勢貨幣繫結才能保持幣值穩定,於是又宣佈與米刀掛鉤。

1973年美國爆發經濟危機,港元又被迫與米刀解綁,開始實行浮動匯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