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

吃早飯的時候林為民跟大家挨個打了個招呼,然後一行人便坐上大巴車,直奔YT市政府要地。

用後世的話說,YT市屬於這次筆會的金主爸爸,這次《當代》編輯部和作家們來到煙臺,自然少不了要跟人家友好交流一番,不過更重要的是,在日後關於此次筆會的任何文章上,“煙臺”這兩個字不能落了。

金主爸爸的錢可不能白花!

對於《當代》編輯部以及眾位作家的歡迎,YT市準備的很是隆重。

不隆重也不行,這一幫人不光是文聲斐然,最關鍵的是還有不少人級別高的離譜,比如陳先生、蔣先生、衛君怡等人。

市裡在市大禮堂舉行盛大的交流會,聞訊諸多大作家蒞臨,不需要出面組織,不少單位就積極報名參與這次交流會,想要一睹大作家們的風采。

林為民等一眾人進入會場後發現這裡已經擠滿了人,他可不信光是一個市政府會有這麼多的人。

他猜的不錯,等眾人入席之後,主持召開交流會的是魯東文協的領導,介紹了今天來參加交流會的人員,幾乎涵蓋了YT市的眾多政府部門和企業單位的人。

交流會講話基本是走形式,魯東文協作為中間人主持會議,《當代》方面和YT市方面各自安排人員講話。

等領導講完話之後,就是交流環節,這才是最關鍵的。

主席臺下成百上千雙眼睛無不翹首以盼。

衛君怡作為《當代》這邊的負責人,率先邀請陳先生和蔣先生上臺講幾句,再跟底下的同志們交流交流。

兩人這次是來站臺的,不是來搶風頭的,只是簡單的上臺講了幾句,回答了兩個問題便走下了臺。

兩位老同志發揚風格,很明顯是在給後輩們機會,衛君怡在底下坐著的一眾作家們挑來挑去,選中了姜子隆。

“下面我們有請姜子隆同志上臺和大家交流交流!”

衛君怡這句話剛剛說完,臺下立刻響起如雷般的掌聲,比剛才陳先生和蔣先生上臺時似乎還要熱烈上幾分。

沒辦法,誰讓姜子隆這兩年實在太紅呢?兩位老先生則因為站的位置太高,反而與群眾產生了一些距離。

姜子隆豪不推諉的走上舞臺,等掌聲平息後,才環顧四周,然後朗聲道:“本人姜子隆,冀北滄州人氏,自幼習得幾套花拳繡腿。這次來煙臺主要是受同學林為民邀請,負責我們作家團的安保工作……”

他一本正經的開著玩笑,與鄭重其事的語氣形成了絕妙的反差,讓臺下眾人轟然笑開。

開過了玩笑,他又正經跟大家分享了一番自己的走上寫作道路的經歷。

今天交流會的物件是跟外行人,大家不可能講一些專業知識。

他講完後,臺下舉起成片的胳膊全是要交流、提問的,姜子隆回答的幽默風趣,引得臺下陣陣掌聲和笑聲。

等姜子隆講完,衛君怡又開始點人,這個時候有臺下的觀眾們開始呼喊起了各自希望交流的物件。

“陸遙!”

“林為民!”

“顧樺!”

“石鐵生!”

……

一時之間,大禮堂內群情激昂,一片沸騰。

八十年代的文學,是人學,有著廣袤而深厚的群眾基礎。

第二更晚點,中午左右。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