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新水泥方子(第1/2頁)
章節報錯
自己的一番話將在王府中掀起多大的波瀾,有多少人死死的盯著這個職位,李元嘉根本就不關心,也不在乎。
他在乎的只是一個結果,那就是是否能儘快的找到占城稻。
但是再急,終究也必須耐心的等待。
因為李元嘉現在已經對古代的交通條件非常瞭解,知道就算在北方的大平原上,一千里路都是非常漫長的旅行,一個人的話相當的危險。更何況想要找到占城稻的話,必須要前往被中原人士認為是危險之地的南方……甚至東南亞?
從古至今,就算流放犯人也流放不到那兒去啊!
唐朝的時候,長江以南都算“偏僻”的地方,尤其是西南的四川、貴州和嶺南的兩廣、海南等地,都是流放醉坊的地方。一般來說,中原人犯了罪要流放,都是往那邊發配,罪名越重就越往南去。
交趾那一塊,基本上就是最南端。
但是占城稻明顯還要往南,不然也不會一直等到宋朝的時候才傳入中國。
所以李元嘉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不管是三年,五年,甚至於十年,他都必須耐心的等下去。一方面是重金懸賞,一千貫不行就兩千貫,三千貫,甚至於一萬貫;另一方面的話……
“要不然,組織一支探險隊?”
突然想起一千多年後那些歐洲人發現新大陸的壯舉,李元嘉渾身上下都有些癢癢了起來——他是沒有那個膽子親自去的,畢竟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太可怕了,19世紀的歐洲人在那邊都吃足了苦頭,更何況現在才七世紀?
但掏錢讓別人去冒險,李元嘉就不在乎了。
呵呵,不就是錢麼?
一想到城外那個山谷中已經擴建了好幾倍,建設進入尾聲的玻璃作坊,李元嘉就雄心勃勃,信心十足。
現在萬事俱備,就差那幾十個正在嚴格培訓之中的工匠了。只要八月底的時候按計劃完成四十個玻璃工匠的培訓,山谷就能源源不斷的產出數量更多的玻璃。
到了那個時候,還怕沒錢可用?
還是那句話,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到時候隨便拿一百塊玻璃出去賣,恐怕就足以組織起一支“敢死隊”了。然後把這隊伍給武裝起來,或者在陸地上趟過去,或者造一艘船沿著海岸線漂過去就得了!
找點占城稻的稻種而已,很難麼?
再想想看,不光是這個占城稻,包括太平洋彼岸的玉米、土豆和紅薯,將來能不能也用這種辦法得到?
還有大草原上的羊毛,青藏高原上的冬蟲夏草,是不是也一樣?
而且……
“冒險的精神,能不能這樣培養出來?”
越往深處想,李元嘉的的目光就越發的閃亮,雙手的十指不安的晃動著。
開拓,進取!
從一個小小的部落發展到一個龐大的國家,尤其是到了強漢和大唐這種程度,中華民族從來都不缺少這種素質,更不缺乏這種精神。哪怕到了被無數人詬病的弱宋,他們依然完成了對江南的開發……雖然這種開發在某種程度上是被動,但是誰也不能否認不是?
然而幾百年後,華夏的這種精神慢慢的喪失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