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城稻,耐旱,適應性強,不挑田地,生長週期短,從播種到收穫不過五十多日。

如果把這些特性單獨拿出來,其實也不見得就讓占城稻在歷史上有那麼大的名氣,但是當占城稻的生長週期、播種日期等特性,與中國晚稻結合到了一起的時候,便產生了讓人根本無法拒絕的奇蹟。

一年兩熟!

對於圍繞著土地而轉的農業社會來說,這甚至都不是奇蹟,而是神蹟了!

一年兩熟,就意味著一塊土地的年度產出可以增加一倍,也就是說農戶的口糧可以增加一倍,上交的租金和稅收也增加一倍。無論對個人、地主還是國家,這自然都是天大的利好。宋代的中國人口可以突破一億大關,而且還被譽為歷史上最富裕的王朝,占城稻絕對是功不可沒。

而且……

一年兩熟的糧食產量,還將會大大加快中原王朝對江南的開發速度!

未來中國經濟中心的南移,一方面確實有北宋被人硬生生打成了南宋,不思進取的朝廷不願意回到北方的緣故,但是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南方糧食產量的暴增!

這一點,明清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南方糧食產量暴增的開端,就是占城稻在宋朝時傳入中國,並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普及開來。

所以對於占城稻這種幾乎可以改變歷史程序的大殺器,李元嘉既然想起來了,自然就沒有放棄的道理。

現在大唐對南方的興趣不大,一方面自然是因為“關中富庶”,另一方面的話,也是因為江南開發不易,炎熱的氣候和各種各樣的森林就是最大的攔路虎!而只是憑藉現在的糧食產量,並不值得花費太大的力氣去開發……

說白了,對占城稻他勢在必得。

因為作為一個未來人,李元嘉就算不太懂農業,但是歷史好歹還是明白一點的,自然知道占城稻進入中國是多麼的“生不逢時”,讓人遺憾!

實力應該是最強大的時候,偏偏遇到了窩囊廢宋朝!

因此李元嘉也非常的好奇的是,如果占城稻能在唐朝時就進入中國呢?當一個進取而開放的國家遇到了讓他們實力暴增的神器,會創造何等的局面?

說實話,那真是相當的讓人期待。

為此花個一千貫算得了什麼?事實上,如果不是考慮到各方面的影響,比如說容易被御史攻訐之類,還有……咳咳,實在是有些心疼的話,李元嘉還真是敢拿出一萬貫來!

還是那句話,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啊!

哪怕山高路遠,而且這路上到處都是蛇蟲虎豹,以及古代南方特有的各種“瘴氣”,但是在一萬貫的刺激下,百分百有人會破釜沉舟一把,組織一批人前往交趾之南尋找那種傳說的水稻稻種。

只要能拿到占城稻的稻種,一兩萬貫錢算什麼?

“如果一千貫始終吸引不來人的話,就提到一萬貫!”

琢磨了一會兒之後,李元嘉很快就下定了決心:“反正這占城稻就算是找到了,將來肯定也是要獻給朝廷,獻給老二,到時候讓他給報銷……嘖嘖,不行!光報銷還不夠,至少也要十倍回報一下吧?來個十萬貫意思意思,就當我這個親王給大唐做貢獻了,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