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利之一字(第2/2頁)
章節報錯
說實話,暫時沒什麼底氣。
畢竟數學這東西,在這年頭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真是“沒什麼用”,也只有少部分的人,比如說賬房先生,或者某些衙門裡負責統計資料的人才能使得上。但是如果他們願意學的話,就會產生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隻有他們自己用不行,必須要其他人也用阿拉伯數字才有意義!
就好比戶部統計天下錢糧,下屬各州縣送來的都是傳統的寫法,光是他們知道阿拉伯數字用起來簡單方便有個毛用?節省的那點兒時間,還不夠相互之間轉換花費的時間多呢!
更別說要用那些公式的話,就必須要用橫排,這就更挑戰讀書人的底線了。
千萬不要以為讀書人們很大氣,就算在相容幷蓄,包容性極強的大唐,貿然改變他們固有的觀念也是很危險的。也就是數學這門課,相對來說還不是那麼的重要,如果換成別的……
所以說,大肆宣傳要不得。
悄悄的放在新華書店裡面,先小範圍的試一下水,然後等以後條件成熟了再想大規模推廣的事情。至於說什麼時候是條件成熟,李元嘉決定慢慢走,慢慢看看再說。
“裡的眾多穿越者前輩,怎麼就那麼容易做到那一切的?”
想起這些煩人的事情,李元嘉就覺得腦袋疼。
隨隨便便拿出宋朝發明的活字印刷,就能取代未來還要用上千年的雕版?拿棉花做幾件棉衣,就能讓皇帝全力幫忙推廣?阿拉伯數字什麼的更是超級大殺器,一出來就能收服滿朝文武,瞬間成為數算大師……
真到了李元嘉穿越的時候,造個翻車都他麼的難的要命!
別看匠人們的地位不高,可是不管鐵匠還是木匠,那可都是“高技術人才”!普通人想要幹這個,都要先給匠人們當幾年學徒,也就是受苦受累的免費勞動力,才能學到真正的技術,而就憑大唐現有的那些木匠,憑什麼把這些結構複雜的木製機械迅速普及開來?
扯淡麼!
細長的炭筆在手中轉得飛快,李元嘉的腦海中一瞬間也不知道轉了多少個念頭,最終還是匯聚到了一句話上面。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利之一字,才是根本!
這句出自《史記》第一百二十九章“貨殖列傳”的話,才是千百年來永恆不變的真理!
活字印刷的成本太高,使用太難?那就讓李忠他們改進到可以取代雕版印刷就行了。瞧不上阿拉伯數字,看不慣橫排的文字?那就讓文人們看到這樣用的好處就是了!覺得棉花不值得花心思種植?那就先讓天下的百姓們先吃飽了,然後有了買棉衣被子的餘錢,天下的地主和商人們自然就會想著種棉花,然後賣給這些人……
“那麼,該如何做呢?”
想到了問題的關鍵之處,李元嘉手中的炭筆終於停了下來。
一臉的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