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二:琅琊國,諸葛臨(第2/2頁)
章節報錯
“後蜀與南楚的交界地帶,具體什麼地方在下也不是很清楚。”魏叔進這江湖閱歷倒是不少。
範世瑾點了點頭,拍了拍手中的地圖說道:“如若我等出使順利,這回去的路定是走水路,乘船也會途徑楚地,到時也是可以尋一尋聞人星的!魏兄怎麼看?”
“哈哈哈!看來範使者有意邀我入蜀啊,在下無官一身輕,哪裡都是去得了的。”魏叔進也不跟這範世瑾推脫。
劉從趴在窗沿上說道:“魏大哥啊,你若是跟我等回蜀地,這兵器之事便塵埃落定了!”
“那我可真的跑一趟啊!哈哈哈哈!”這魏叔進一聽說兵器之事,立馬便來了興致。
“不過此時的琅琊國君是何許人也?”熊敬崇透過車窗已經能看到幾戶人家了。
原本喜笑顏開的魏叔進收回了笑意,臉上的表情又變得嚴肅起來,半響才說道:“這琅琊國君可不容小覷,琅琊、北海都在他的統治之下,在下之所以往這邊走,就是因為這其他國家的勢力延伸不到這裡來,不過這個琅琊王諸葛臨不是個好對付的人,只希望我等能安然無恙的過去了。”
“諸葛…?這琅琊果真是諸葛氏的發源地啊,諸葛氏都在此處稱王了。”柏溪樾附和道。
範世瑾、熊敬崇倒是對這諸葛臨所知甚少,沒曾想此時的諸葛氏已經控制了整個琅琊、北海,還能在這亂世中處於不被吞併之地。
“百年諸葛氏啊,也算是苦盡甘來了。”範世瑾不覺感慨道。
歷史上有諸多名門望族有機會登上王座,其原因就在於它的影響與地位,佔地稱王更容易受到當地人的認可,所以這百年氏族更容易登上王位,不過也不是全部,也有例外,例如農民起義中的頭領…不過道理卻是同一個道理,不管是農民還是別的什麼,皆需要名望與影響力。
此琅琊還有一種特殊的地貌,那就是岱崮地貌,這地貌形態的特徵則為山峰頂部平展開闊如平原,峰巔周圍峭壁如刀削,峭壁以下則是逐漸平緩山坡的景觀。
“這山峰與別處的山峰好像不太一樣…”劉從將頭伸出窗外,欣賞這兩側的美景。
“詩人王心鑑曾有留《岱崮》一詩,其詩是這麼唸的。靜心入深山,爽氣越重巒。惠風櫛田壟,祥雲縈桃園。幽澗惘朝暮,洞天無暑寒。徜徉龍鬚上,石人已通禪。”範世瑾說罷就閉眼深情地吟詩一首。
這詩句剛唸完,車窗外就傳來一陣掌聲,魏叔進雙手拍完掌趕忙牽住韁繩,隨後說道:“範兄,真是學富五車啊,這山的神秀之美,在這首詩句中寫的是淋淋盡致!”
“魏兄還是捧場啊!”範世瑾笑言道。
劉從、柏溪樾聽這一句,也拍手稱讚道:“學富五車,學富五車啊!”
“這一路要是都能這般,還是不錯的!”熊敬崇這眼淚都差點笑出來了,轉眼就看了看窗外說道:“方才有途徑幾個縣,這會應該要到開陽了。”
眾人再看向前頭,果然就瞧見一高大的城門屹立在了不遠處。遠看像樓閣殿宇,待馬車再走進些,才望見那樓閣殿宇下有一道門,這便是開陽的城門,瞻蒙門。
魏叔進瞧見這城門,眉頭便皺了起來,那額頭處的十字狀的皺紋又凸了起來,便自言自語道:“這城門不僅高大,左右還有兩塔樓…這要是攻城確實難以攻下…”
“我們這魏大哥的老毛病患了,看到這城門就想攻城略地了。”劉從瞧見這魏叔進說道。
魏叔進收回視線,接著跟馬車裡的人講道:“所以這麼多年,琅琊能安然無恙還是有原因的,城門都建這麼高了,這哪來能爬得上去,原本這琅琊地勢就比較高。”
“天色也不早了,今日我等就在這開陽停歇一晚!”範世瑾對幾人說道。
其實這天色還是天光大亮的樣子,只不過範世瑾想登這開陽好好遊覽一番,畢竟是臥龍的出生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