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馬車裡的紙上談兵!(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五十六章
“按聞人大哥這麼說,我等渡過了這江河豈不就是北周邊界了!”
劉從望著範世瑾手中地圖,兩國以這江水為界限。
“對,從弟!跨過這江水便是北周了!”範世瑾頭不見抬起來。
這地圖上除了亂七八糟的線條,便是畫著簡易的山峰、河流、城池,城池上則標著其名,劉從發現這城池基本上都是靠水而建。
“我發現這城池基本上都是靠水而建!”劉從說道。
範世瑾笑了笑不見抬頭,從上往下看,能清楚看到臉上漸漸浮出笑意,眼角的褶子也顯現出來了。
“我從弟跟隨我等還是學到了東西,這觀察也細緻了許多!自古人就傍水而居,水可種地,可飲用…很多事皆和水息息相關,所以這靠水而居不是沒有道理的。”範世瑾放下手中地圖便像教書先生般說了起來。
“不說城池了,就是行軍打仗也要找靠近水源的地方安營紮寨,懂嗎?從弟!”熊敬崇也配合這範世瑾講解了起來,倆人你一言我一語,配合得甚是默契。
“那可否有人不找這靠近水源地方安營紮寨?”柏溪樾很喜歡問這種刁鑽的問題。
“這還得說到三國時期,諸葛孔明有次北伐派遣馬謖去駐守街亭,街亭這個地方是蜀軍糧道的關鍵之處,若有失則此次北伐前功盡棄…”範世瑾便開始講這行軍打仗的故事。
“這個故事我聽過,諸葛孔明揮淚斬馬謖…好像是他丟了這街亭了吧!”柏溪樾說道。
“對,馬謖此人一直跟在諸葛身邊學習兵法,雖然熟知兵法,但實戰經驗比較少,諸葛也知馬謖沒有實戰經驗,就派遣這王平與馬謖共同前往街亭,他們二人到了街亭之後,就找安營紮寨的地方,其實諸葛早已名言讓其在道路中間安營紮寨,結果這馬謖見街亭處有一高坡,別出心栽要去高坡上紮寨……”範世瑾回想著這段歷史,每每想到便捶胸頓足為諸葛感到惋惜,孔明若是不丟此街亭,說不定早已克復中原。
“接下來呢…範大哥!”劉從一旁聽得十分入神。
“兵法雲,居高臨下,勢如破竹。這馬謖見此高坡便想到此條兵法,然此高坡沒有水源!這就是我方才跟你們說的水源的重要性!”範世瑾提到了先前的知識點。
“範大哥別賣關子了,接下來呢!這怎麼輸的,確實居高臨下可以衝散敵軍啊!”劉從確信這兵法還是有幾分道理。
“哈哈!從弟呀,從弟你這可就錯了!後來這馬謖也不聽王平的勸解,執意就要去高坡安營紮寨,王平只是副將,沒有辦法只能跟這馬謖上了高坡,這高坡雖在路的旁邊,但是上面沒有任何水源。魏兵本來都沒有抱什麼希望,結果到街亭一看大喜,這馬謖居然不佔道安營紮寨,跑到高坡上去了,於是便把高坡給圍住了,魏兵只圍不攻就跟這蜀軍耗著,結果這蜀軍便不攻自破,沒有了水源將士只能等死!而魏軍也十分聰明,早已派人埋伏在水源旁,蜀軍乾渴得不行只得下來打水,趁此時機一把射殺打水計程車卒,高坡上的蜀軍聞訊士氣更加的低落,最後便是硬著頭皮下坡,被魏軍打得四散而去,這街亭便這麼失守了!唉!”
範世瑾說完嘆了口氣,只感嘆這諸葛孔明為蜀國殫精竭慮,卻在用人上出此大錯,錯過這次北伐克復中原的大好機會。
“這則三國演義在下也聽過,只是可憐了那諸葛孔明,一生不是在北伐,就是在去北伐路上,最後也是在北伐歸途亡故了。”聞人星靜靜聽完後便說道。
“聞人星所言極是,諸葛先生是吾輩之楷模啊!”範世瑾拽著手中的地圖拍了拍,接著說道:“這下你們知道水源的重要性了吧?”
“知道了,範老師!”劉從、柏溪樾裝模作樣地說道。
“不過這克復中原之事,若是聽了魏延意見,給他一隻騎兵穿越子午谷奇襲長安,這結果也是未可知的!”魏叔進貼著馬車聽著幾人的討論。
“哈哈哈,我與敬崇也有過同樣的討論,沒曾想魏將軍也有此看法啊!”範世瑾掀開窗簾說道。
“英雄所見略同!英雄所見略同啊!哈哈哈哈哈!”魏叔進笑聲豪邁十足。
“魏將軍啊,這離渡口還有多遠呀?”熊敬崇插嘴說了一句。
“就在前頭了!運氣好的話,不到天黑我等就能到對岸了!”
魏叔進一手遮擋陽光一手握住韁繩,目光遠眺看向不遠處的渡口,依舊停放著不少船隻,靠岸的緩緩離去,又有遠處的船再度靠岸,這渡口就像船隻的集會一般,也是一片熱鬧非凡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