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簡單了,我可以告訴她,春天她在油菜花叢中晨讀的時候,我就坐在對面的土堆上邊打哈欠邊看她;打遊戲累了的時候,我就在教室的後排看她的背影;我還知道她喜歡看張愛玲的小說,她思考的時候眉頭緊鎖喜歡咬筆桿……”。

“我勒個去,真愛呀。有個話怎麼說來著,你是王八看綠豆對上眼了。”

“你才是綠豆。”

…………

送君不相見,日暮獨愁緒。

曹小山在週日的下午,帶著一大罐鹹菜坐汽車到鳳城去了。

張緘在週一的大清早騎著腳踏車回到了高家村中學。

他分到了初三(1)班,班主任就是薛老師,和胡東同桌。

剛開始的一個月,張緘只是和胡東混熟悉了,一天二十四小時,至少十八小時在一起,想不熟悉都難。

胡東這個人,當時除了學習不好其他都還不錯。

張緘每天五點左右起床,先是在學校的操場走上兩圈,再到學校西邊的一片田野,在小渠邊坐上一會,就開始背語文、英語和政治。

初中的底子太差,只有刻苦在才能迎頭趕到。

就這樣,他漸漸熟悉了學校周圍的環境,知道哪裡的藤蔓茂盛,哪裡的油菜花開的燦爛,哪裡的空氣摻雜著蘆葦的清新,哪裡的池塘有魚和螃蟹……

在新的地方,他終究是遠離了家人和朋友,也遠離了燕子。

少年不知愁滋味,但寂寞卻不約而至。

這是一種由內而外的寂寞,就像在心裡種了一個種子,就等到了異地發芽,生長,不可抑制。

寂寞在他心裡如同野草一樣頑強,瘋狂的生長。讓他在陽光下感覺不到炎熱,在人群中感覺不到熱鬧。

他就如同被拋到了一個荒島,冷靜後開始絕望,絕望後開始麻木,麻木後開始寂寞。

學習成了他驅趕寂寞的一種方式,學習累了他就看看唐詩宋詞,看看顧城、海子他們寫的詩歌。

他發現好多詩篇都是寂寞的眼淚。

當寂寞不可抑制的時候,他就開始在日記裡學著寫詩歌。

去年搬家的時候,張緘在床底下找到了一個皮箱,裡面有他在高家村寫的一本日記,日記本里的字跡早已變淺變黃,但在深深淺淺的話語之間,寂寞穿過經久的歲月撲面而來。

“黑貓走簷,我聽到了瓦片的嘆息”

“我在恍惚中想你,又在恍惚中忘記。”

“借我一對翅膀,讓我在高空看你。”

“奶奶即使忘記了餵雞,也不會忘了想我,我想回去看她,她真的老了。”

“姐姐說我變的緘默,卻不知道我忘了如何開口”

…………

胡東曾經在偷看過張緘的日記後,晚上靠在床上認真的對張緘說:“我覺得你需要朋友。”

“我有朋友啊。”

“是能陪在你身邊的朋友。”

“你不就是我身邊的朋友,都躺在一起了。”

“別打岔,你真的需要朋友。”

上帝說,你需要光便給予你光。張緘需要朋友的時候,真有新朋友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