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大家討論之後,綜合這三個方案,設計出一個具有簡易救援艙的中型救援機器人。

這個機器人具有強力吸盤,鉤爪和繩索。

可以分析地形後做出最完美的攀爬方案,然後在九十度,甚至超過九十度的內縮崖壁上攀爬。

鋁合金外殼,裡面設定防撞和固定傷員的裝置,如果攀爬空間確實受限,還可以變形成一個密封的球浮在水面。

這個密封的球外面也會有一層防撞層。

救生艙會監控傷員的各種體徵指數,連同實時定位一起傳送給控制中心和救援人員。

因為現在電池,晶片和運動控制裝置都比之前研發全地形機器人的時候要進步了很多,所以體積能做到比全地形機器人差不多,重量卻更輕。

他們做好之後,消防站的攀爬牆試了一下,效果還行。

然後他們把小陶董扔到那天李謹言發現傷者的谷底。

有幾個人在下面攔截,一起協助救援機器人把小陶董裝到救生艙裡。

接著大家一起等著救援機器人爬上來。

李謹言嘆息:“我覺得我們的方向不對。如果依舊需要人下去,那還要機器人幹什麼。萬一救援人員下不去呢?”

大家想了想,是的,就是為了防止在救援中造成更多人員傷害,才要做救援機器人。

現在就是脫了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李謹言說:“後面再改吧。現在已經沒辦法了。”

救援機器人在下面用電腦分析了一通之後,定出如下策略:直接用帶鉤子的繩子打在對面崖壁上,然後把自己吊上去,最高效。

鉤繩打出去沒問題。

結果機器人吊到一半,對面的風化了的崖壁忽然坍塌。

機器人連著裡面的小陶董整個直接掉落,重重砸在谷底。

大家在對面看得滿頭冷汗。

這裡面要是真裝了傷員,還不摔成餅麼?

關鍵這個機器人掉下去之後,還不好弄來上。

畢竟比真人要重很多。

大家只能下到谷底,費了老勁拆解,再一塊一塊吊上去。

李謹言一邊拆解一邊笑。

有人說:“你不會是氣壞了吧。”

李謹言說:“不是,我只是覺得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