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登門送貼
章節報錯
長安之中向來有鬥花的風俗,上自達官顯貴、下到市坊平民,進了四月便會開始給鬥花做準備,只因鬥花雖然名義上是比評花卉的優劣,實質上卻兼有比試才學和相親兩大重要功能,男女老幼都喜聞樂見。
每年宮中也會辦鬥花會,所邀請的賓客也是精挑細選的,帝后不在宮中,自然便該由太子妃做東設宴招待。
當柳女史和顏悅色地叫幼安出宮去跑這趟腿的時候,她還真是有些驚詫,這究竟唱的是哪一齣?像她們這樣的小宮女做事,向來是上峰派什麼,便是什麼,沒有挑挑揀揀的餘地。可宮女心裡,總也有自己的小算盤,覺得不同的差事之間有個好壞之分。
像跑腿送請帖這種,就是所有差事中最討巧的那一種——不費什麼力氣,又能平白得賞錢,這些賞錢是可以落進自己的口袋,不用交出來的。
自從柳女史想要打翻紫陶小罐裡的粥開始,幼安便猜到了,真正要為難她的,不是柳女史,而是站在柳女史身後的,那個清冷無爭的太子妃裴思月。就算她能按時帶回那道藥膳,柳女史仍舊會找出別的藉口來懲戒她,因為太子妃根本就沒打算進什麼藥膳。
她自己也曾私下思量一番,覺得要麼是李旦看上了這位仙女似的太子妃,可裴思月卻厭煩他糾纏不休,聽說自己是李旦安排進來的,便想早點打發了乾淨。要麼便是這位太子妃也跟王靈熙一樣,只當自己是李旦看中的人,因此怎麼看都不順眼。
想到李旦親手替自己梳頭綰髮的模樣,幼安身上抖了一抖,還是第一種可能性更大一些。
柳女史把備好的請帖放在幼安面前,叮囑她早去早回:“既然太子妃看中了你能說會道,我自然是沒什麼好說,你且辦好這一趟差事,也叫那些不服氣你晉升太快的人瞧瞧。”
幼安瞥了一眼大開的房門,心裡嘀咕,要是沒有你特意替我炫耀,本也沒什麼人嫉妒我,嘴上卻不能照實說出來,俯身拜下去,只說多謝女史的提攜之恩。
坐在搖搖晃晃的馬車上,幼安把手裡最後一張請帖展開來看,灑金紙面上,語氣倒是恭謹客氣。她刻意一大早便拿了批條出宮,卻先去送了另外幾張帖子,把給義陽公主的留到最後。
義陽公主李金玉,是當今皇帝的第一個女兒,出生時生母蕭淑妃正得聖眷,小時候也是萬般嬌寵著長大的。
後來蕭淑妃獲罪而死,義陽公主封號未廢,卻跟另一個同母妹妹一起,在宮中一角自生自滅,直到幾年前才離宮嫁人。可那些真正的高門大姓,誰也不敢給自家子侄娶一個出身不祥的女子,她便嫁得高不成、低不就。丈夫只是一個宮中侍衛,尚娶公主之後,才加封了一個駙馬都尉的虛銜。
這麼一個身體裡流淌一半蘭陵蕭氏血液的公主,人生大起大落之後,看見東宮的人上門送請帖,會是什麼反應,不用想也知道……
義陽公主和駙馬權毅的府邸,建得中規中矩,遠離了權貴雲集、寸土寸金的地段。幼安跳下馬車,對門房說明來意,不一會兒,便有一個穿著翠綠羅裙的婢女走出來,對著幼安客氣地說:“這位姐姐來得不巧,公主殿下今天一早便出去了,這會兒還沒回來,要不姐姐改天再來?”
幼安原本就料想到了,義陽公主不會那麼願意見她。人在憤怒之時,便容易做出衝動的事來,幼安不想自己平白撞上去做個出氣筒,這才特意兜了一大圈,讓義陽公主消化一下自己的怒氣,不想這位公主的作風倒也直接,乾脆躲出去眼不見、心不煩。
她回身叫跟著自己同來的小太監,把馬車上的幾盆珍貴牡丹取下來,在公主府門口擺成一行,對著綠衣婢女擺出一個無懈可擊的笑容來:“不管公主殿下幾時回來,我在這裡等著就是。這些花木,是奉太子妃之命帶來的,煩勞姐姐先叫人搬進去吧。”
綠衣婢女微不可見地皺了一下眉頭,顯然沒見過這種絲毫不看別人臉色的人:“公主有時去慈恩寺散心,或是去宣城公主那裡小敘,幾天不回來都是常有的事,白天裡你願意等便等,到夜裡宵禁時,沒有公主的准許,這裡可不收留外人。公主治下嚴謹,這東西麼,我也是萬萬不敢擅自做主的。”
幼安卻一句話也不再多說了,對著綠衣婢子從容一笑,徑直站在府門一側,垂手等候,一句話沒說,卻噎得綠衣婢女翻了一個白眼,轉身走了。大門合攏時,門環被震得發出“噹啷”一聲巨響。
過了午時,街面上來來往往的人便越發多了,有不少人是趕著去下午才開的東、西兩市採買物品。裴思月給義陽公主準備的幾盆牡丹,個個都是極品中的極品,沒過多久,便有人忍不住上前詢問,這些花是不是要賣的。
幼安只是微笑搖頭,反反覆覆只有一句話:“這是宮裡送來給義陽公主的。”
沒過多久,大門“咣郎”一聲開啟,先前那個綠衣婢子又走出來,這回卻換上了一臉怒容,對著幼安高聲說道:“你要等便去別處等,都堆在門口,府裡的人還要不要進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