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冊帝的神態也很平靜,沒有因天鏡的死而復生而感到驚異或憤怒,她微微頷首,也並不解釋或追問什麼,只順勢道:“國師本已修道圓滿,卻又重返這俗世間,想必是為天機而來——”

“正是。”天鏡轉身看向殿外氤氳的雨霧:“貧道行走於世間,欲尋蒼生之生機,輾轉入得太原寶地,今日見此處有龍氣沉浮現世,遂入此門探看。”

殿中人聞言神態各有變化。

國師話中未有明確指向,但結合今日歸宗大典,便不難猜測其所指“龍氣”是何意。

大盛尊道教,卻並非人人都通道,這番話從尋常道士口中說出,必不乏斥其妖言惑眾者,但修道到了天鏡國師這般境界的……他們即便不去篤信,也還需保有敬畏之心。

若追溯起來,據聞女帝出生不久,便曾被天鏡國師斷言有天子相……

此事雖無從考究,但女帝登基後對天鏡國師的重用確實被世人看在眼中。

自任國師以來,天鏡不止一次為大盛卜測災禍,次次無不靈驗。

而自天鏡國師離開後,以女帝為中心的帝權的確便迅速衰敗了……

直到此時,國師再次出現,卻是在常歲寧的歸宗大典之上……

其所至處,似如天之鏡,映現天機——這個念頭不受控制地浮現在許多人心間,眾人還未來得及將此念驅逐時,忽聞殿外驚呼聲躁動。

何武虎奔入殿內,神情興奮,抱拳罷,伸一手指向殿外:“節使!空中忽現祥雲!”

常歲寧略微一怔。

殿中已然嘈雜起來,崔琅帶著族人往殿外奔去:“快,去看看!”

眾人回神,也陸續往殿外湧去。

他們或奔入殿院內,或立於石階上,仰頭望天之際,都清楚地看到了頭頂上方的奇觀。

尚有些灰沉的空中,有一團彩雲自烏雲後分裂而出,分外醒目。

隨著氣流風向湧動,那團五彩雲逐漸被撕扯放大,如紗般飄渺,在蒼穹之上鋪展開,瑰麗而神聖,異常攝人心魄。

五彩祥雲極為罕見,許多人只在記載祥瑞的傳聞中聽說過。

大殿內外陷入喧囂。

常歲寧立於殿前石階上方,眸中倒映著那片彩雲,輕聲驚歎道:“崔令安,果然叫你說對了,吉日必有吉象。”

崔璟站在她身側,與她一同共觀此奇象。

常歲寧看著茫茫蒼穹,及天地間漂浮著的溼潤雨氣,自語般道:“看來我李家先祖也想見我早日收整這亂山河,延續大盛太平之象……”

如此,她便當是得先祖認可了。

這份期許,她今日就此承下了。

青色裙衫的女子立於階上,為喧譁聲所淹沒。

這喧譁聲不止在殿院中,不止在晉祠中,而在整座太原城。

城中百姓皆見此象,也皆知曉今日晉祠內正在舉行一場歸宗大典。

聽著來自晉祠外的歡騰聲如同海湧山動,殿院內的官員們心頭也彷彿有千軍萬馬踏過。

百千年來,百姓皆信奉皇權神授,可為天下主的天子往往被視作應天運而生的“神物”。

如此時這一場由萬千人共同見證的祥瑞,所帶來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皇室和天子承認了她,太傅承認了她,國師承認了她,神靈和李氏先祖也承認了她,民心也會承認她……

而他們這些官員,前日曾言之鑿鑿地將太原落雨視作先祖不滿之兆,如今便也斷絕了否認這祥雲異象乃是天意所彰的資格。

彩雲淡去時,片片雲塊間出現了縫隙,一眼望去,如同龍鱗堆疊浮於空中。

太原城中的喧囂聲未息,晉祠內眾人已陸續回到殿中,各自歸位。

在天子的授意下,一名宗正寺的官員手捧玉匣,行至祭案前。

玉匣內是大盛皇室譜牒。

皇室譜牒分當朝天子玉牒,帝系天潢源派譜牒,皇子皇女譜牒,皇后譜牒,及宗室譜牒。

宗正寺官員取出皇子皇女譜牒,翻至先皇弘孝帝皇子女最後一頁,由太傅親筆撰寫下——【弘孝皇帝第九女,李氏歲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