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2 李氏歲寧(求月票)(第1/3頁)
章節報錯
得益於殿內異常的寂靜,女帝再開口時,聲音雖不重卻得以字字清晰地傳入了每個人耳中——
“這封信,的確是吾兒阿效的筆跡。”
聽得這一聲肯定,眾人神情浮動。
女帝肯定了這封信的筆跡,便等同當眾肯定了常歲寧的身份……
一旁馬行舟不由出聲:“陛下……”
陛下這是要……
“那名喚仲九孃的女官曾得先帝寵幸並懷下龍嗣之事,朕也是知情者。”聖冊帝一手握著蟠龍柺杖,一手持信,看向眾人:“然而當年正值先皇病重駕崩,朕事後只追究了謀害皇嗣的嬪妃之過,而並未聲張此事——”
常歲寧靜靜聽著——至少截止到此處,這位聖人所言皆是一等一的實話。
“在那之後,朕也試圖探尋過仲九娘母女的下落,只是阿效未來得及將此事告知朕便隨他父皇去了……”
聖冊帝說到此處,轉頭看向祭案前的常歲寧:“無論是當年未能約束好後宮嬪妃,還是之後讓皇室血脈流落在外,皆是朕之過失。”
言及此,女帝將龍拐交由太子手中,緩緩抬手向上方深施一禮:“朕在此,向李氏列祖列宗請罪。”
常歲寧面色依舊,也適時抬手向女帝施禮。
這一禮與一禮之間,有著重大意義。
太傅從中作保,姚翼給出了完整而站得住腳的因果經過,有李容這位皇室中份量地位最高的公主作證,加之又有先太子效的親筆舊書……
皇室血脈真假,往細緻了說,本就是李家的家事,真與假本該交由李家人評斷——有李容出面及先太子書信為證,給常歲寧一個李氏公主身份,已然綽綽有餘了。
但此事的特殊之處在於常歲寧註定不會只甘於做一個尋常的李氏公主……
如此前提之下,辨別其身份真假的條件,便也隨之變得無比嚴苛。
這件會決定政治走向的歸宗大事,此時有了女帝的這句認證,便很難再有被推翻的餘地了,哪怕她如今僅是一位被放逐的無權天子。
殿外的雨不知何時已經停了。
眾人心間的風雨卻愈發勢大,激烈地衝刷著每個人的心神。
兩日沒怎麼進食的塗御史身形顫顫跌坐,被同僚扶起。
塗御史身側有許多官員神情凝重,他們的視線依次看向姚翼及大長公主,乃至天子手中書信……這一切證據都太過“圓滿”了,圓滿到讓人挑不出一絲紕漏。
時隔近二十年的一樁舊事,果真可以做到如此圓滿地保留一切證據線索嗎?
直覺告訴他們,此事圓滿順暢甚至到可疑,但偏偏他們找不到可以拿來質疑的角度……
甚至在李家人和天子已經認可的情形下,他們已然沒有了可以質疑的立場。
常歲寧未有急著說什麼,正如老師起先所言,這場大典會留給每個人開口說話的機會。
然而卻遲遲無人再開口。
眾人心神如汪洋之水般動盪間,忽有一名官吏入殿傳話:“節使,有一位仙師來訪!”
大盛極推崇道教,凡有道士來訪,很少有人拒之門外。
且這官吏張口便是“仙師”,可見來者必有過人處。
聽到此處,有官員回過神,心中猜測這是常歲寧事先安排好的手段,不外乎是借一些所謂高人之口來為自己進一步坐實身份,或以故弄玄虛之言為之後所行之事鋪路……
然而在那位仙師被請入殿中之際,眾官員們卻紛紛怛然失色。
來者一身灰白色道袍,臂挽拂塵,鬚髮銀白,周身縈繞著的是一眼望去便要讓人忍不住尊稱一聲“仙師”的氣勢。
“——國師!”有官員驚聲脫口而出。
“竟果真是國師……”
“國師不是早已仙去了?!”
“……”
一片或高或低的驚異聲中,天鏡行至殿中央,先向聖冊帝的方向施了道家之禮:“陛下,又見面了。”
道人臉上是平靜超脫的笑意,看起來並不在乎先前被天子暗殺之事。
事實也的確如此,天鏡來這世間為觀天下氣運,尋常世俗恩怨生死並不被他看在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