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3 身世之謎(第1/3頁)
章節報錯
焦先生此行帶來的,除了這個價值七百萬貫的好訊息之外,還有常歲寧讓元祥一併捎來的書信及那一隻匣子。
為了能讓自家大都督早日看到信,元祥便讓報信的人提早送去了安北都護府大營。
此時,這隻匣子被送到了崔璟面前的几案上,那封書信壓在匣子上,而崔璟的手則無聲壓在了書信上——帳內氣氛過於高漲,他很怕哪個魯莽的部下在興頭之上會衝上來拆信。
歷來,凡是常歲寧來信,崔璟從不與人共享,常歲安不行,其他人更是免談。
無意當眾拆看書信的崔璟看向興致勃勃的下屬們,道:“今日趕路歸營,我此時已有些疲憊了——”
虞副將聞言,在心底心照不宣地“嘿”了一聲,悄悄看著自家大都督按在信件上的手——別說,這信倒是怪奇的哩,大都督的手往上一搭,立馬就開始感到疲憊了。
帳內立時有部下接話:“此一戰,大都督的確受累了!”
眾人皆打從心底附和。
崔璟難得沒有否認,只等眾人行禮告退。
很快便有兩名下屬抬手準備退下,但這時忽聽龔鬥滿眼熱切振奮地道:“但這一仗大都督打得分外漂亮!殺得北狄賊子片甲不留!”
此言出,大家立刻接話談論起來,原本打算行禮告退的那兩名部下也將行禮到一半的手收了回去,大手一甩,改為了指點評價戰事的豪邁手勢。
方才只顧著消沉了,現下來了心情,是該好好講講這場勝仗!
因此,這七百萬貫是錢,卻又不只是錢——
它既解了北境眾人的燃眉之急,同時也免去了他們的後顧之憂。
一個時刻為軍餉而心神不寧的軍隊,是註定沒辦法以樂觀的態度去看待戰事的。
底氣是人心之基,心基足夠牢固,面對好的事物,便更加具備去接納享受它的心情。面對有可能出現的磨難,也會更加具備踏平它的勇氣和豪氣。
底氣足,則戾氣消而士氣盛。
這自然是很好的事,崔璟身為主帥亦十分樂見……但是,當真沒人覺得他需要休息嗎?
帳內又聒噪了足足半個時辰,總算有人良心發現,確切來說,是總算有人說累了——
臨退出去之際,龔鬥不忘叮囑一句:“大都督,時辰不早了,您早些歇著!”
崔璟:“……嗯。”
待人都離開後,崔璟看了看那封書信,卻仍未急著拆開,而是先行沐浴更衣,洗去一身血腥與塵沙之後,方才重新坐回到案後。
常歲寧這封信不算長,卻也佔滿了整篇信紙。
她在信上問到了北境防禦部署——這本是軍機要事,但她與崔璟之間卻從不必忌諱,也不必多言解釋所謂動機。
問罷北境,又問了他,唯獨沒問戰事——她是算過戰局和時間的,斷定待信送到時,崔璟必然已經取勝。
再之後,方才談及了自己的近況,但只寥寥,且夾雜在淮南道大局之中,信上曰【淮南道十三州今已盡歸吾手】——
寫到此處,那字跡依舊如常,力道未見絲毫變動,但崔璟見此一行字,卻覺得甚是氣派,又覺理當如此。
在他看來,淮南道諸州可歸於她手,非是她之榮光,而是淮南道上下之幸。
而當盡歸她手的,遠不止是淮南道。
她亦不曾自滿,她所擁有過的,也註定了她不可能為此便感到自滿,她有得只是憂國之心,隨後又言【然淮南道之外,風波愈興,內憂未減反增,實不可有半分大意】——
她如今在平息內憂,北境外患,則暫時交給崔璟了。
之所以稱之為“暫時”,是因常歲寧信中有言:【北狄鐵騎兇悍而勢眾,縱再募十萬兵,或亦難克,然無需擔憂,吾手中刀刃日漸鋒,如死戰之日避無可避,絕不教玄策軍孤軍奮戰。】
她是從不謙虛或退縮之人,字裡行間鋒芒畢露,皆是克敵之心,以及對玄策軍未曾更改過的庇護之意。
再之後,即是對崔璟的一句叮囑,讓他在那之前,務必保重:【以待來日並肩作戰之時。】
最後的最後,又將這叮囑具象化:【日常當多飲水,少食沙。】
西北多風沙,昔日常歲寧與常闊等人每每趕赴此處,便多言【吃沙子去了。】
崔璟嘴角微揚,復又從頭到尾看了一遍,方才將信紙摺疊整齊,重新放回信封內,轉而開啟了那隻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