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那人,常歲寧沒有鋪墊,沒有迂迴詢問,含笑直言道:“市舶使一職,我認為韓錚韓大人可以勝任。”

此言落定,廳內寂靜了一瞬之後,陡然喧譁起來。

無數道意外至極的視線紛紛落在韓錚身上。

韓錚乃是江都轄內海陵縣的縣令,官職不高。年紀三十出頭,因生得高瘦,長相白淨清爽,看起來比實際年齡還要更年輕些。

其人外表清潤儒雅,但接觸下來,性情卻不算合群。在江都眾官員忙著推舉各自親信族人,相互結交往來,以便在各種意義上“互通有無”之時,韓錚卻從不參與,一直以來只是埋頭做事。這埋下去的頭偶爾抬起來時,開口也必是正事,且於細節之上格外較真,從不談人情。

他不主動向旁人靠攏,也不理會前來靠攏之人,一來二去,在江都官員這個圈子裡,便多少有些不討喜的名聲。

但因他不過只是個小縣令,只專心收拾自家海陵縣那一畝三分地,又是個少言之人,大多時候也並不引人注意。

正因此,此刻聽常歲寧忽然說出屬意此人為市舶使的話,眾官員難免覺得吃驚——怎會是這廝?!

韓錚本人也很吃驚,以至於一時都有些手足無措了。

所謂“不討喜”,是江都官員對韓錚的看法,於常歲寧而言,這位韓縣令則是一位很難得的實幹官員。

韓錚負責的海陵縣,屢屢績評,各方面皆是上優。

常歲寧也記得很清楚,在她初來江都時,每每做出新的決策,韓錚都會積極響應並付諸行動,但他並不諂媚奉承,總是領命後便轉頭回去埋頭苦幹,從不說公事之外的多餘之言。

此人做事認真,態度端正,最難得的是,很早之前,常歲寧便在他身上看到了共鳴之處:以人為本。

這一年來,常歲寧也未停下過對治下官員的觀察與考量,如今在她看來,韓錚雖官職低微,卻是當之無愧的治世之才。

這樣的人,心性相對沉定,而市舶司巨大的利益很容易滋生出浮躁風氣,正需要沉定些的心性來壓一壓,才好中和一二。

見韓錚遲遲未能說得出話,嘈雜聲中,常歲寧微抬手,廳內很快重新恢復安靜——

“在我看來,就市舶使一職而言,韓大人是最為合適的人選。”常歲寧言辭間格外不掩飾對韓錚的欣賞器重,神態真誠地問:“只是不知韓大人意下如何?是否願助我重整市舶司?”

四下寂靜間,韓錚動了動乾澀的喉嚨,拋開那轉瞬即逝的猶豫,站起身來,鄭重抬手,深深拜下:“承蒙節使大人厚愛,韓錚……必將傾力而為!”

常歲寧一笑,欣慰頷首。

餘下眾人看著韓錚,卻是嫉妒得眼睛都要紅了。

可他們無不深知常歲寧的說一不二,甭說他們只是眼睛紅了,即便他們眼睛裡滴出兩碗血來,也動搖不了這位節度使大人的決定。

且韓錚此人……怎麼說呢,雖不招人喜歡,在同僚之間很有些邊緣化,但的確也叫人挑不出什麼像樣的毛病來……他們即便想反對,一時也給不出站得住腳的說辭。

部分人猶在眼紅不滿,而聰明人則已經接受現實,忙著撿剩下的好處了——

市舶使雖然定下了,可市舶使不得再配兩名副手麼?

且看刺史大人這架勢,顯然是要往大了折騰的,來日這偌大的市舶司內,上上下下,怎麼著也得用上個百十來號人吧?

蒼蠅腿也是肉來著,先擠上這條金燦燦的大船才是正事!

看著踴躍舉薦的眾人,常歲寧與他們點頭:“諸位若有合適人選,之後皆可舉薦到王長史面前。”

至於選用的原則與比例,王長史心中自會有一杆秤在。

一應之事議定後,眾官員離開刺史府之際,大多人心中喜憂參半。

如此時機下,重開市舶司,固然是個十分振奮人心的訊息。只是這市舶使的人選,卻很值得思量……

常節使為何偏偏明言指定韓錚呢?

韓錚此人,的確有些能力,可放眼整個江都,難道就沒有比韓錚更有能力的人了嗎?

答案是肯定的,有,且不止一兩個。江都能有今時之況,靠的是決策有方,大膽試新,以及各處的協作,在這協作的過程中,有不少人脫穎而出,韓錚在其列,然而絕不是最亮眼的那幾個。

所以,韓錚能夠被選中,身上必然有他人替代不了的東西……

順著這條思路往下想,便有不少精明的官員嗅出了其中釋放的某種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