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慶之嚥下肉餅,“可有思路?”

馮源蹙眉,“小人想著……要不把鉛彈做大些,鉛性柔軟,用杆子把它用力捅進去,如此鉛彈變形,便能貼合槍膛……”

歷史上西方就是先用的這個法子,可在實戰中卻發現這個解決方案有些雞肋,麻煩很多。

臨戰狀態下能保持從容淡定的軍士不多,當需要裝彈時,他們拿出鉛彈往槍口塞,卻因為鉛彈直徑大於槍膛口徑,故而要用力。

接著就要用杆子把鉛彈往槍膛裡捅,但有時候鉛彈直徑稍大,怎麼捅也捅不進去,就得拿出大殺器……木錘。

想想,敵軍就在不遠處,你特麼還得狼狽、倉促的用木錘子捶打裝彈,有那功夫,對手哪怕是用弓箭也能把你射成刺蝟。

“將士們拿著火槍裝彈,越快越好,用增大的鉛彈,你可測試過需多久才能裝彈完畢?”

馮源頹然,“是了,小人只想著貼合槍膛,卻忘需耗時許久,甚至有幾次都裝不進去……”

對手連弓箭都不用,徑直提著刀砍人就是。

此刻西方的火槍都是滑膛槍,射程感人,精度更感人……

所以西方同行們採用了排隊槍斃的方式來解決這些問題。

射程不夠,那就拉近距離,拉到百米乃至於更近的距離射擊。

精度不夠?

簡單。

咱們排成排,精度不夠就用密度來彌補。

就這樣,一排排火槍兵列陣向前,近距離衝著對方開火。

硝煙瀰漫中,他們來不及看一眼倒下的對手和戰友,就得後撤裝彈,後面的同袍列陣上前,繼續排隊槍斃……

這在許多人眼中很蠢的火器,卻伴隨著科技不斷發展,漸漸演變成了統治這個星球的利器。

需求會刺激科技發展,但首先你要勇敢的走出那一步。

在蔣慶之看來,中原王朝不缺人才,不缺發明創造的視野,唯一的問題是,儒家當道的環境下,一切都是四平八穩的。

不犯錯才是王道。

一切問題都去先賢的文章中,話語中尋找解決方案。

什麼創新,創新來作甚?

先賢說過……

祖宗說過……

當一個王朝的統治者們把先賢和祖宗的話奉為圭臬時,這個王朝再多的創造力都會被無視。

固步就封。

不思進取!

蔣慶之把最後一口肉餅嚥下,拍拍手,“在裝彈之前,在槍口那裡放置一塊小墊片,材質可是棉,或是麻,再把鉛彈放上去,一桶……”

馮源一怔,旋即狂喜,“鉛彈被布片包裹著,如此便能緊貼槍膛,不但緊密,且無需擔心槍口向下時鉛彈與火藥會掉落。火藥點燃,便會把墊片燒燬……妙啊!”

馮源的眼神熾熱的不像話,盯著蔣慶之,嘴裡讚道:“小人想了數日都沒想到法子,伯爺卻隨口就讓小人茅塞頓開……這真是……真是……”

老頭兒不知曉該怎麼讚美自己的新老闆,最終一拍大腿,“小人當初來伯府時,兵仗局那些老工匠還嘲諷小人,說小人趨炎附勢,若是他們知曉伯爺對火器的悟性和造詣,那些人會把腸子都悔青了。”

蔣慶之呵呵一笑,馮源說:“伯爺,這火槍若是打造出來,必然會青史留名。小人……小人厚顏……是小人妄想了。”

見他低著頭,蔣慶之笑道:“你的名,必然會在史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