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唐時我中原可不是如此。”蔣慶之輕聲道:“老呂,儒家真不能再這樣了。再這般下去,他們不但會把儒家拖入深淵,也會把大明帶下去。”

“老夫知曉。”呂嵩微微搖頭,這陣子他飽受輿論攻擊,連家人也跟著倒黴。兒孫們懂事,在外面被人排擠,被人疏離後,回家也不說。

可呂嵩何許人也,怎會不知道。

“這個世界很大,也很小。如今西方諸國發現征服了許多富饒的地方。留給大明的時間不多了。”蔣慶之這話是在暗示,也是在告誡嘉靖帝。

“新大陸……”嘉靖帝沉吟著,呂嵩說:“發現即征服,可隨後呢?”

“駐軍,可補給艱難。”嘉靖帝也發現了問題,“萬里之遙,大明如何掌控飛地?”

“簡單。”蔣慶之說:“其一,移民。”

“那些百姓怕是不願去。”呂嵩搖頭,“故土難離,祖宗墳塋難離。”

“老呂,你該去東南沿海一帶看看。”蔣慶之覺得大明官員的眼界真的……太特麼狹窄了,“東南沿海一帶多山少地,且好地大多在豪強與方外手中。百姓衣食無著,為了活命,只能冒險出海。麻六甲等地大多便是東南沿海一帶的百姓。”

呂嵩蹙眉,“你是說……讓流民遷徙去海外飛地?”

果然是呂嵩!

蔣慶之點頭。“當下大明人多地少,清理田畝看似能逼出不少田地,可你我都知曉,這只是杯水車薪,遠遠不足以改變當下的危機。要想改變人口危機,唯有向外!”

“北方擊敗俺答,可草原……”

“草原能放牧,且北方有大片肥沃的黑土地,那些黑泥肥的捏一把都能出油。”

後世的北大倉,以及那條緯度上的黑土地,若是提早開發出來,糧食危機便能解除大半。

“果真?”呂嵩眼中精光閃爍。

“這是御前。”蔣慶之莞爾,“另外,東南海外那些地方土地更是肥沃,一年兩熟,乃至於一年三熟。如今那些土人相互攻伐。”

蔣慶之看著道爺,“陛下,大明該為他們做主才是。”

嘉靖帝淡淡道:“能做主,自然該做主。飛地如何管制你還未說出法子。”

蔣慶之笑了笑,“陛下擔心多年後那些飛地會脫離朝中掌控?”

嘉靖帝點頭,“人心難測,不說飛地,就南方那些人就有不臣的心思。”

“為何要擔心呢?”蔣慶之微笑道:“就算是那些飛地脫離了大明的掌控,難道那些人就不是漢兒,不是中原人了嗎?就不是炎黃子孫了嗎?”

“炎黃子孫?”

“這是他們的根。是他們的魂魄所在。死後,他們也希望魂魄能迴歸中原。”蔣慶之有後世的經驗,更希望大明能敞開胸懷,用文化去擁抱那些飛地。

“肉,不都是爛在鍋裡了嗎?”蔣慶之意味深長的道。

“與其讓那些好地方被異族佔據,不如讓我漢兒佔著。”呂嵩明白了蔣慶之的意思,“哪怕多年後那些飛地脫離掌控,乃至於自立一國,但依舊是漢兒,依舊是……炎黃子孫。”

“對。”蔣慶之說:“文化,才是我華夏能傳承千年而不斷的根基!”

哪怕被多次擊倒,被外界視為病夫,但每一次,這個民族都能在外界不敢置信的目光中站起來。

“這是機會!”蔣慶之輕聲道:“錯過了這次機會,陛下……”

“那就……”嘉靖帝深吸一口氣,“重建水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