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放了些兵書,以及糧秣軍餉發放記錄的文書……還有就是打造戰船和各等兵器的圖紙。”

那森然的目光漸漸變了,變成了嘲諷,以及憤怒。

“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好一個兵部!”蔣慶之笑道。

這笑聲中帶著弄弄的譏諷味兒。

王以旂撓撓頭,“竟然燒沒了?這把火……”

蔣慶之冷笑,“怎地,不敢說?”

王以旂嘆道:“兩種可能,其一,當初先帝好武功,曾提及想出海,那些臣子為了阻撓,說不得一把火把海圖燒了,打造戰船的圖紙燒了,讓先帝只能徒呼奈何。其次……”

“當年一把火,多少人在為之歡欣鼓舞!”蔣慶之看著他,“這才是兵部上下掩蓋此事的緣由吧?”

王以旂苦笑,“糧秣軍餉的發放……歷來都有漂沒一說,便是所謂的折損。不過……估摸著……”

“大半是進了私囊!”蔣慶之一拍案几,“兵部,整肅!”

蔣慶之拔腿就走。

王以旂起身,“長威伯,長威伯,此事從長計議,從長計議啊!”

蔣慶之充耳不聞,出了兵部後,他仰頭看著陰鬱的天空,罵道:“這狗曰的世道,就沒個消停的地兒。”

太祖高皇帝時嚴峻刑罰,但凡貪腐上了數目,一律剝皮實草,可依舊嚇不倒那些貪官前赴後繼。

君臣之間的權力之爭延綿多年,臣權大漲,漸漸壓制住了帝王。隨後,貪腐就漸漸的公開化了。

而這個公開化,便是漂沒。

——是折損,不是貪腐!

誰特麼的敢說咱們貪腐,幹他!

輿論在手的官員們肆無忌憚的漂沒著,帝王開口,他們就一句話,沒這事兒。

路上漂沒了。

正常折損。

帝王在深宮中也知道事兒不對,但他能如何?

為了這所謂的漂沒和天下人(讀書人)為敵?

數數大明歷史上和天下人為敵的帝王有幾位。

太祖高皇帝,成祖皇帝,嘉靖帝,崇禎帝。

其中嘉靖帝中後期認栽,遁入西苑,把嚴嵩推出來作為隔離牆。

他不跪是真不行。後來的崇禎帝頭鐵不跪,結果就撲街了,淪為孤家寡人。

他的孫兒萬曆帝是個眉眼通透的,見大事不妙,便絕食幾日,把怒火消掉。怒火好消,憋屈難忍。

作為帝王看著大明一路往下滑,急不急?

人說皇帝不急太監急,可這時候換成了儒家不急皇帝急。

急也無用,只好來個眼不見心不煩,不去看那些讓朕噁心的官員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