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3章 為誰賀(第1/3頁)
章節報錯
有明一朝個性官員層出不窮。
張居正覺得官場黑暗,上官平庸,帝王昏聵。換個人明哲保身就是了。這位爺卻不同,爺不伺候了,回家耍去。
但他畢竟功名心強,最終還是迴歸官場,削尖腦袋往上爬。
誰能丟掉名利慾望?
蔣慶之一直在琢磨這些名人,無論是張居正,還是海瑞,還是那些在大明歷史上閃閃發光的臣子,他沒發現這等人。
人無私心,便是人偶。
唐順之卻是個例外。
這位爺是貨真價實的視名利為糞土。
官場黑暗,我看不過去,也無力改變,那麼眼不見為淨,回家去。
唐家不窮,有錢。唐順之卻布衣芒鞋,衣食簡陋的讓人不敢置信。
他大才槃槃,許多達官顯貴都想舉薦他再度出仕,包括那位趙文華。
許多名士都以莊子為榜樣,莊子面臨出仕的邀請時,說了個龜的故事。他寧願在泥濘中活,也不願去和肉食者們為伍。
人總是知易行難,能做到知行合一的如鳳毛麟角。
唐順之就做到了。
我寧可做那隻烏龜,簡衣陋食,布衣芒鞋,也不願去官場沾染濁氣。
直至倭寇之禍越演越烈,這位才出山。一杆長槍身先士卒,大局,謀略……一步步平定倭患。
陽明先生便是知行合一,文武全能的榜樣。而他的弟子們能做到的,也唯有這位荊川先生。
蔣慶之一直想把唐順之拉到身邊,武不提。文的話,唐順之幾乎是個全才。不是說文采,而是謀略。
大局、細節,這位信手拈來。
唐順之的性子灑脫不羈,不喜羈絆,蔣慶之把他視為知己,不肯勉強他,故而一直未曾開口。
沒想到唐順之竟然主動留下,蔣慶之大喜過望,“來人!”
“少爺!”孫重樓進來,“可是要把小少爺送回去?”
“擺宴,擺宴!流水宴……”蔣慶之搓著手,“荊川先生,要不……搬過來?”
蔣慶之弄那麼大的動靜,唐順之覺得有些過了,但他是灑脫之人,笑道:“我若是搬過來,你等怕是不消停。”
“為何?”
來到大明後,蔣慶之一直覺得和周圍的人格格不入。不是性格的緣故,而是三觀差異太大。
唯有唐順之,無論蔣慶之聊什麼都能接上話,而且對他那些被此刻世人視為離經叛道的想法也頗為贊同。
人生難得一知己,憋悶了幾年的蔣慶之恨不能和唐順之抵足而眠,就像是和大學的好友久別重逢時那樣。
“許多事兒,我見了便會說。”唐順之溫和的道:“這是我的性子,歷來不為人喜。”
心學,知行合一……內心坦蕩。
蔣慶之明白了這位荊川先生為何對官場不屑一顧。
他是想什麼,就做什麼,說什麼。什麼和光同塵,什麼千言不如一默,言多必失……在唐順之這裡不存在。
我對外無所求,無欲則剛。
我只遵循內心的真實意願活著。
蔣慶之是真的肅然起敬。
“我喜自在,如今在道觀中安住頗為清靜。”唐順之起身,“你忙你的,我四處轉轉。”
後院,李恬得知蔣慶之吩咐擺流水宴,就問:“是什麼喜事?”
黃煙兒剛去打聽來,“伯爺和那些荊川先生在一起相談甚歡,突然就說要擺流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