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錦防線的堅固皇太極不可能不清楚,明明知道他強攻不太可能拿下,可為什麼會這麼幹呢?

難不成皇太極真的是個莽夫?但這根本不可能啊!看著地圖,袁崇煥不由得沉思起來,他緊皺眉頭站在地圖上許久盯著地圖上的地形,卻怎麼都想不明白對方的意圖所在。

不知不覺中,袁崇煥把目光漸漸東移,投向了皮島方向。心裡琢磨皇太極是否打算聲西擊東,表面打著西邊寧錦防線的主意,可真正的目標卻是東邊的皮島?

可這個念頭剛剛起,就被袁崇煥給否決了,原因很簡單,因為皇太極不可能這麼做。

雖然毛文龍已死,皮島東江鎮各部在毛文龍死後已有分裂趨勢,兩協中陳繼盛的東協和劉興治的西協水火不容,可畢竟還沒真正翻臉。

一旦皇太極進攻皮島,無論是陳繼盛還是劉興治都會起兵抵抗,更何況新任總兵黃龍已經到位,黃龍可是袁崇煥的人,更是他舉薦擔任東江鎮總兵的,在黃龍去東江鎮之前袁崇煥就和他交代過一二,不僅要維持皮島的穩定,還要防範皇太極的八旗偷襲。

黃龍這個人要論將才肯定不如毛文龍,就連祖大壽、趙率教等也比不上,不過黃龍有個好,那就是聽話,交代他的事肯定不折不扣地會去辦,深得袁崇煥的信任,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袁崇煥才會舉薦他為東江鎮總兵。

此外,皮島是在海上的,東江鎮擁有實力不弱的水師,而八旗雖然兇悍卻只能在陸地馳騁,假如建奴能夠由海面攻上皮島的話,那麼東江鎮早在努爾哈赤時期就被滅了,哪裡還會一直存在到今天?

皇太極又不傻,他明明知道打皮島不是那麼容易得,缺乏水師的八旗兵就算再能打也對東江鎮無能為力。所以皇太極的目標絕對不可能是皮島,那麼他調動八旗的真正目標又在哪裡呢?

想著,袁崇煥的目光從東邊收回,重新回到了現在八旗兵聚集的區域,接著他目光左移,朝著西邊望去。

突然瞳孔一縮,袁崇煥似乎想到了什麼,他連忙上前一步,眼睛離地圖僅僅不到兩尺的距離,目光死死盯著一個地方。

“他不會盯上了這裡吧?”

越看越是心驚,袁崇煥額頭不由得滲出汗水,因為他所盯著的方向是關內的薊州。

薊州位於北直隸,在京師的東北方向,從京師往山海關,薊州在靠近中間的位置。

這個地方屬於順天巡撫管轄範圍,但袁崇煥對此地的情況也是有所瞭解的,知道這裡雖有明軍駐紮,可兵力並不多,而且都是些老弱病殘,戰鬥力極差。

從目前寧錦防線情況來看,皇太極肯定是沒辦法從錦州、寧遠再至山海關一線打過來的,他袁崇煥又不是吃素的,手下的遼東兵將雖然野戰不如八旗,可防守卻是綽綽有餘。

一旦八旗兵這樣打過來,憑藉寧錦防線的堅固袁崇煥有十足把握守住,甚至能借用火器之利給皇太極一個狠狠教訓。

既然如此,強攻寧錦不可能,東面打皮島也是不成,皇太極手上又沒水師,八旗也不可能靠著戰馬橫渡大海從天津衛登岸,那麼留給皇太極唯一的可能就是向西進入蒙古人的地盤,然後借用蒙古人的草原繞道而行,從薊州攻入大明。

這種戰術看起來似乎不太可能,因為皇太極要這麼幹的話風險也是不小,等於直接放棄了在遼東和明軍對峙的局面繞幾百近千里從蒙古草原孤軍深入。一般人根本不會這麼幹,因為一旦半路出事,又或者大明有所防備的話,那麼不僅會前功盡棄,還可能損失慘重。

可非常人做非常事,袁崇煥絲毫不敢小看皇太極,向來驕傲的袁崇煥自從和皇太極打交道以來還從來沒從對方手裡佔過便宜呢,這樣一個人物你覺得他不可能會這麼做,可萬一偏偏就這麼做了呢?誰又能保證?

如果真的如袁崇煥判斷的那樣,皇太極從蒙古借道怎麼辦?他作為薊遼督師主要的戰區在遼東,手中的主力也在遼東,從薊州到遵化一線根本不是他能直接管的,再加上現在只是一種猜測,他也不可能冒風險從寧錦一線抽調主力派往薊州一代,因為這麼做的話會削弱他在寧錦防線的佈置,一旦前腳把兵調走,後腳皇太極全力進攻寧錦,因為兵力不足防線動搖的話同樣承擔不了這個責任。

目光在兩地來回掃視,袁崇煥哪裡能坐得住?越琢磨心裡越是不安,他當即一跺腳,轉身去了書案那邊,找出一本空白的奏摺研墨提筆就給崇禎皇帝寫了奏摺。

在奏摺中袁崇煥提出了自己的擔憂,提醒崇禎皇帝注意薊州一線的防務,尤其寫道:“遼東無憂,惟薊門,陵京肩背,而兵力不加,萬一夷為嚮導,通奴入犯,禍有不可知者……。”

不得不承認袁崇煥是有兩把刷子的,他敏銳地察覺到了可能發生的情況,在警告崇禎皇帝之後,袁崇煥還建議崇禎皇帝在這一帶加強防禦,佈置重兵,尤其是遵化方向最好添置一個團練總兵以確保萬一。

寫完奏摺,袁崇煥仔細看了一遍,覺得沒問題後就把奏摺封了起來,這時候外面的天也矇矇亮了,袁崇煥喊來下人把奏摺馬上送了出去,兩日後,奏摺就送到了京師到達了崇禎皇帝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