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如此下去沒了聖眷,老夫早晚落得悽慘下場。”越想心中越驚,溫體仁額頭滲出了密密麻麻的汗珠,他雖然不愛財,如要以貪汙找他麻煩根本不可能,可問題在於溫體仁愛權啊!

他好不容易爬到了首輔之位,而且現在他這個首輔做的有滋有味,和崇禎皇帝相比,朱慎錐是真的肯放權的,大權在握的感覺就和美酒一樣令人陶醉,大丈夫在世為的不就是這個麼?

如果沒了權,溫體仁情願去死,權利和地位對於他來說幾乎和生命一樣重要。

想到之前的爭執,溫體仁徹底清醒過來他做錯了什麼,現在朱慎錐雖然還沒動他,可眼下的敲打卻是實實在在的,如果自己再一意孤行,那麼其結果可想而知。

想到這,溫體仁再不遲疑,當即起身研墨提筆,寫了一封奏摺,等奏摺寫完,他反覆看了幾遍,斟酌著修改了幾字,然後又工工整整抄完,這才把抄完的奏摺放進封套內。

“來人!”溫體仁對外喊道。

話音剛落,守在門口的僕人就應聲道:“老爺,您可是要用飯?”

“用什麼飯,去安排轎子,進來再幫老爺我更衣,老爺要去內閣!”

“老爺,這天馬上就黑了,這個時辰不如先……。”

“哪來的這麼多廢話,難道你不知規矩?”溫體仁嚴厲呵斥。

那位老僕再也不敢出聲,熟練地幫溫體仁換了衣服,等換上官服,戴好烏紗,溫體仁把那份奏摺放進懷中,邁步就離開了書房,片刻他出了府邸,坐上已準備好的轎子,朝皇宮而去。

半個時辰後,溫體仁入了皇宮,如果是普通官員入宮沒那麼容易,但溫體仁不同,他可是內閣首輔,內閣辦公機構就在皇宮大內,而且內閣向來就有值班制度,無論是首輔還是閣老都會分批值守,以確保內閣二十四小時都有人在。

到了宮內,他先去了一趟內閣,和今日在內閣值守的閣老打了個招呼,然後看了看內閣接到的一些奏報,再去了自己的值班房坐了片刻,接著拿起一份剛才特意找出來的奏報,找了個遼東軍事的理由徑直去了文華殿,求見朱慎錐。

文華殿內,朱慎錐剛吃完晚飯,身為監國的他已等同於皇帝,用膳按理說和普通人不同。

雖然大明的膳食遠沒有歷史上大清皇帝用膳這麼繁瑣,一次用膳擺上幾百道菜,每道菜隨機挑選一筷子嚐嚐滋味什麼的,但這樣用膳看起來樣子不錯,可實際味道根本不好,因為許多膳食幾次加熱後早就沒了原來的味道。

末代皇帝溥儀在回憶錄裡說過,宮中的膳食如同嚼蠟,根本就不是人吃的。可問題在於這是大清的規矩,早就在入關之初就定下來的,皇帝不愛吃也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吃。

雖然膳食不好吃,也鋪張浪費的緊,可這樣做的真正用意並非是體現皇帝的派頭,而是為了避免下毒。

大清皇帝在膳食上的小心是歷代帝王都比不上的,用這種方式避免有人在食物中下毒,因為每次用膳幾百道,下毒之人再有能耐也不可能在這麼多道菜中下毒,再加上每道菜還要專人試毒,就徹底避免了這種情況的發生。

不過朱慎錐可沒這樣,如此鋪張浪費實在太多,大明財政困難,假如他每日也這麼搞,僅僅膳食的開支就是很大一筆支出,朱慎錐怎麼會把緊張的經費花到這個地方呢?再說了他現在僅僅只是監國,就算是皇帝也不能這樣,僅為了膳食弄的如此,傳出去非給言官在朝堂上罵得狗血淋頭不可。

所以朱慎錐的膳食很是簡單,他每日三餐的飯菜都是在文華殿的小廚房做的,做飯的是絕對值得信任的人,而且膳食也不繁瑣,通常也就是兩三個菜,有葷有素,再加米飯或者麵點這些,和普通人家沒什麼兩樣。

簡簡單單用完了膳,朱慎錐喝著茶消食,坐在那邊靜靜思索著,正當他想著一些事的時候,外面突然來人報,說是首輔溫體仁求見,朱慎錐也沒多想,就讓人帶溫體仁進來。

“臣溫體仁見過監國……。”溫體仁進了偏殿,朝著朱慎錐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