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七章 二範(第1/2頁)
章節報錯
王榮和王晉武默默點頭,他們雖不在陝西,但山西離陝西並不遠,從陝西那邊傳來的情況的確如此。
天災對西北的影響極大,其實並非陝西一地,西北各省皆有影響,就連山西一地同樣也是如此。
這些年朱慎錐在潞州衛,尤其是趙屋嶺和羊頭山那邊開荒耕種屯田,儲蓄糧食,之前他們還不理解他為什麼這麼做,可現在卻已理解了。
民以食為天,沒有吃的話就要餓死,人一旦逼上了絕路,為了生存自然是什麼都敢幹,這也是流寇最早從陝西出現的緣故。
“至於其二!”朱慎錐又伸出了第二根手指:“就是人禍了。”
“天災是一,人禍又是一。之前提過,朝廷稅賦不斷,撤裁驛站也是重要原因。就拿高迎祥的部下李自成來說吧,聽聞李自成原本就是驛卒,正是因為朝廷撤裁丟了差事,最終無奈當了流寇。”
至於李自成殺韓金兒,後來又隱名埋姓去了邊軍當了小官,這些朱慎錐並沒提。因為這並不重要,其關鍵還是由於李自成沒了差事,後來才發生了這些事最終走投無路當了流寇。
“天災之下,稅賦不僅未減,反而增加,老百姓本就活不下去了,如此還能得了?再加連年乾旱,赤地千里,民間甚至已有易子而食的慘事,這流寇怎麼可能少?”
“所以我說,伯雅去陝西擊敗流寇甚至滅掉流寇並不難,畢竟這些流寇不是官兵,都是活不下去的老百姓罷了。可要徹底解決流寇問題卻是不易,如不能解決陝西問題,消減賦稅,撥款撥糧讓老百姓生活下去,就算前腳剿滅,後腳也會冒出流寇來。”
“除非有本事把整個陝西的人給殺絕了,沒了人自然也就沒人繼續造反。可這又可能麼?先不說誰敢這麼幹?哪怕冒天下之大不韙去做,能殺得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流寇一事說起來並非是軍事問題,而是政事問題,解決不了後者,只談前者,哪裡能成啊!”
朱慎錐的這番話讓王榮父子不由得沉思,尤其是王榮聽後更是覺得極有道理。
朱慎錐說的沒錯,這的確不是軍事問題而是政事問題,不僅是賦稅,還有土地兼併和其他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孫傳庭就算殺再多流寇,哪怕就是剿滅高迎祥也是無濟於事。
可問題雖然擺在眾人面前,但在場的人卻無一可以解決。哪怕作為大明天子的崇禎皇帝也是如此,難道崇禎皇帝真的就不知道麼?
崇禎皇帝雖然比不上他的哥哥天啟皇帝,但崇禎皇帝並不傻,他雖然登基後做了許多錯事,可至少智商還是線上的,而且他是自朱元璋後唯一一個特別勤政的帝王,每日僅僅睡幾個小時,大多時間都在處理政務,陝西包括天下的情況就算別人不說,他在一些奏摺中也能察覺到一二。
可問題在於崇禎皇帝也是沒辦法,現在的大明幾乎已病入膏肓,他手上又沒有魏忠賢這樣得力的人手,而且他的性格缺陷也造成了他的剛愎自用,導致下面陽奉陰違。
崇禎皇帝不是沒看到這些問題,而是他根本就改變不了。他現在只期望能儘快先解決遼東的建奴問題,只要平定了瞭解,解決了外患,那麼就能騰出手處理內部,尤其是西北的叛亂和災情。
崇禎皇帝這種做法其實就是飲鴆止渴,他明明清楚這杯摻了毒的水喝下去是致命的,可他卻不得不喝,因為不喝的話就得馬上渴死。自欺欺人的崇禎皇帝把希望寄託在能先苦一苦天下老百姓,儘快解決外部問題,然後再調轉頭處理內部問題。
但他怎麼都沒想到,外部的問題根本不是那麼好解決的,他現在的做法非但起不到快速解決,卻因為不斷增派遼餉導致西北叛亂不休,再加上他一上位就處置了魏忠賢,使得大明財政問題越發嚴重,下面的稅根本就收不上來,只能繼續想辦法從老百姓身上弄銀子。一來二去非但沒有緩解,反而把情況搞得越來越糟糕。
孫傳庭雖有才幹,可他能做的也是有限。朱慎錐並不看好他在陝西的作為,哪怕孫傳庭帶兵剿滅了流寇,可根本問題不解決,這流寇剿滅了還會繼續冒出來,這幾乎是一個無解的問題。
面對這樣的情況,眾人也只能長吁短嘆,搖頭不語。不過王榮心中卻微微一動,假如情況繼續這麼惡化下去,那麼接下來大明的問題會越來越嚴重,這不也表示朱慎錐的機會來了?
當著王晉武的面,王榮不方便直接詢問,只能旁敲側擊給了朱慎錐暗示。朱慎錐知道王榮的意圖,卻笑著說自己還沒考慮這些,現在談這些為時過早,還不到時候。